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7篇
  免费   1977篇
  国内免费   1438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272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220篇
口腔科学   486篇
临床医学   2462篇
内科学   1786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344篇
特种医学   833篇
外科学   2036篇
综合类   553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276篇
眼科学   211篇
药学   2449篇
  16篇
中国医学   2245篇
肿瘤学   103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74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986篇
  2013年   1236篇
  2012年   1863篇
  2011年   1982篇
  2010年   1794篇
  2009年   1613篇
  2008年   1672篇
  2007年   1608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1079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3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右侧腋动脉插管方法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8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右侧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行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根据术中腋动脉插管方式将280例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插管组(n=215),年龄(43.1±9.5)岁,行直接腋动脉插管;间接插管组(n=65),年龄(44.7±8.3)岁,腋动脉连接人工血管行间接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相关手术参数、临床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死亡10例,其中直接插管组7例(7/215,3.3%),间接插管组3例(3/65,4.6%);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腋动脉插管;术后25例(25/280,8.9%)出现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直接插管组19例(8.8%),间接插管组6例(9.2%),均经治疗痊愈。间接插管组患者术后腋动脉插管并发症明显少于直接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vs.19例,P=0.04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最高流量、最高泵压,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顺行性脑灌注时间和CPB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可以降低腋动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安全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1×106MSCs;B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5×105MSCs;MCT组:大鼠腹腔注射MCT60 mg/kg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和等量PBS。MSCs移植4周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心室比,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VS)];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ET-1基因表达和血清ET-1的含量。结果 MSCs移植4周后,A组RVSP和RV/(LV+VS)与MCT组比较明显降低[(35.8±4.2)mm Hg vs.(47.2±10.1)mm Hg,P<0.01;(0.357±0.032)vs.(0.452±0.056),P<0.01];而B组与M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较MCT组明显变薄[(19.7%±3.0%)vs.(26.8%±3.6%),P<0.01];而B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ase-PCR)检测结果显示,MCT组肺组织ET-1 mRNA表达最强,A组肺组织ET-1 mRNA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弱,B组表达与MCT组接近。A组血清ET-1含量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MSCs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肺组织ET-1的mRNA表达及血清ET-1浓度。采用1×106MSCs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评价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药物敏感试验联合多药耐药基因1(MDR1)检测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淄博市中心医院2009~2011年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患者[男46例,女34例;中位年龄54(29~81)岁]的新鲜标本,采用MTT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患者对顺铂(DDP)、吉西他滨(GEM)、多西紫杉醇(DOC)、依托泊苷(VP-16)及长春瑞滨(NVB)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MDR1表达水平。结果经化疗药物作用后,体外培养的NSCLC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代谢活性下降及凋亡。MTT法检测结果提示,不同个体NSCLC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NSCLC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亦不同:对DOC、GEM及VP-16的敏感性高于DDP和NVB(42.5%±9.5%、40.5%±6.5%、38.4%±7.6%vs.31.5%±8.5%、32.5%±7.8%,P<0.05)。肿瘤组织中MDR1的阳性表达率为40.0%(32/80),MDR1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关(P>0.05)。MDR1阳性表达与NVB(χ2=5.209,P=0.022)、GEM(χ2=4.769,P=0.029)、VP-16(χ2=4.596,P=0.032)及DDP(χ2=6.086,P=0.014)的体外耐药相关,而与DOC的体外耐药不相关(χ2=0.430,P=0.512)。结论 MTT药物敏感试验可有效预测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MTT药物敏感试验联合MDR1检测可提高预测NSCLC化疗敏感性,指导其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全耳再造手术方式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情况,为耳再造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69例全耳再造术分别采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肋软骨支架耳再造(软骨组)、颞浅筋膜瓣翻转Medpor材料耳再造(Medpor组)及颞浅筋膜瓣翻转肋软骨耳轮联合Medpor耳基耳再造手术(复合组),比较不同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出现时间及与患者年龄、手术时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软骨组、Medpor组及复合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分别为7.1%、12.9%及6.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耳轮外上缘均为外露比例最高部位,出现时间均多在术后3月内发生。软骨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在18岁以上者最高,Medpor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则在18岁以上者最低(P<0.05)。近5年来手术者支架外露比例较前5年降低。结论:不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杜绝支架外露的发生,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患者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来综合考虑。但对于6~12岁少儿,采用肋软骨法再造为宜;而对于大于18岁的成人,则采用Medpor法再造为宜。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时的综合评价.方法 60例右侧开胸左侧卧位非右肺全肺切除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均为10 ml/kg,RR为12次/分,吸呼比(I∶E)为1∶2.OLV期间A组VT6ml/kg,B组VT 8 ml/kg,C组VT10 ml/kg,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采集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并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监测PETCO2,并在T4时对三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PaO2、Cdyn降低,PaCO2、Qs/Qt、Pmax、Pmean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2~T4时C组PaO2降低,Pmax、Pmean明显升高(P<0.05).T4时B组综合评价最好.结论 OLV期间采用B组VT8 ml/kg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探讨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男47例,女73例,静脉快速诱导,5L/min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3min,气管插管,随机均分为三组,气管插管后分别以0.3L/min(A1组)、0.6L/min(A2组)和1.0L/min(A3组)氧流量,地氟醚蒸发器刻度为18%洗入到肺泡气地氟醚浓度(FAdes)达到1MAC,将蒸发器刻度降至10%~12%维持,维持期氧流量为0.3L/min,在手术结束前约10min停止吸入地氟醚开始洗出,洗出期的氧流量根据手术速度、BIS、BP及HR情况调整,手术结束时改为5.0L/min氧流量洗出。结果所有患者从静脉诱导后到手术结束BIS均在30~60,三组麻醉期间的BP、HR变化均在基础值的±20%范围内,SpO2始终维持在97%~100%,FiO2均高于7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A1组洗入时间明显长于A2组和A3组(P<0.05)。结论 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低污染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7.
赵磊  马潞林  侯小飞  付燕  寇允更 《器官移植》2012,3(2):74-78,107
目的总结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伦理学审查经验。方法成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与管理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对130例次在该院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进行伦理学审查。以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为依据,先对供、受者进行科内初审,然后召开伦理委员会会议进行审查,内容包括移植供、者双方关系是否为亲属,双方术前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移植要求,供者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双方是否了解手术风险,供者是否完全自愿捐献,其亲属是否同意,双方是否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等。根据审查结果确定能否进行手术。结果 120例次得到批准并顺利完成了肾移植手术,供受双方恢复满意,无发生纠纷。10例次被否决,其中不能确定亲属关系5例次,双方术前检查结果不符合移植要求2例次,供者无完全民事能力1例次,供者配偶不同意移植1例次,非本人真实意愿捐肾1例次。结论成立伦理委员会,严格按照《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要求对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双方进行伦理学审查可保证器官移植的规范性和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一期行后腹腔镜下双侧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PLBNU)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临床拟诊为原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UC)的肾移植患者行RPLBNU。早期采用传统RPLB-NU治疗11例,近期4例实施改良RPLBNU。结果:15例行RPLBNU均成功,未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340.3min;平均出血量173.3ml,1例患者输悬浮红细胞400ml;术后平均使用吗啡当量20.7mg;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4.1d;平均住院时间11.1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口服免疫抑制剂,并且无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良RPLBNU更安全,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除1例在术后27个月时发生左卵巢局部复发而放弃治疗失随访,平均随访46.0(17.0~73.5)个月,1例因膀胱肿瘤复发相继行膀胱肿瘤电切及膀胱部分切除治疗,仍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RPLBNU,尤其是改良RPLBNU,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9.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PCNL出血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1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87例.年龄19 ~70岁,平均48岁.其中鹿角形结石146例.7例有开放或PCNL手术史.合并糖尿病41例,高血压病89例.本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伴随疾病、结石类型、穿刺肾盏、通道数量、通道大小、手术时间及术者经验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 结果 207例手术获得成功,11例因通道建立失败改开放或终止手术.采用单通道碎石176例,多通道碎石31例.采用18 F通道163例,24 F通道44例.平均手术时间78.4 min.输血16例,输血率为7.7%,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肾脏切除.单变量分析中,鹿角形结石(P =0.034)、合并糖尿病(P =0.030)、通道数量(P=0.019)、通道大小(P =0.008)及手术时间(P=0.001)是影响输血率的主要因素.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1.2 g/L.其中鹿角形结石患者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2.4±4.6)g/L,非鹿角形结石患者(8.3±3.3)g/L;单通道碎石(10.8±3.2)g/L,多通道碎石(13.2±3.5)g/L;18F通道碎石(10.5±2.5)g/L,24 F通道碎石(13.2±4.4) g/L;糖尿病患者(12.7±5.3) g/L,非糖尿病患者(10.8±4.1)g/L.鹿角形结石(P <0.001)、合并糖尿病(P =0.015)、通道数量(P =0.016)、通道大小(P <0.001)及手术时间(P <0.001)是影响血红蛋白下降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穿刺位置、既往手术史及术者经验不是影响出血的主要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鹿角形结石( OR=1.92)、合并糖尿病(OR=1.75)、多通道(OR =2.45)、大通道(OR=1.32)及手术时间过长(OR=1.66)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 结论 鹿角形结石、多通道、大通道、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过长可显著增加PCNL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评价高危BPH采用经尿道反馈式微波治疗随访2年的疗效.方法 高危BPH患者62例(含门诊患者2例),均为年龄≥80岁或并发重要器官及系统严重病变或功能损害.治疗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Qmax分别为(62.03±50.69)ml、23.19±9.33、4.58±1.09、(4.33±3.75) ml/s.62例均在尿道表面麻醉下采用经尿道反馈式微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12、24个月复查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复测IPSS、QOL及Qmax. 结果 62例均能耐受治疗,除轻微出血、感染及一过性尿失禁外,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max分别为(43.85±33.48)ml、11.63±7.14、2.44±1.36、(11.44±4.20) ml/s,治疗后12个月为(45.10±33.38) ml、12.23±7.33、2.61±1.33、(10.91±4.05) ml/s,治疗后24个月为(45.80±33.46) ml、12.37±7.48、2.66±1.40、(10.82±4.03) ml/s.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 结论 经尿道反馈式微波治疗高危BPH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可用于门诊治疗,治疗后3个月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