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96篇 |
免费 | 2791篇 |
国内免费 | 7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5篇 |
儿科学 | 240篇 |
妇产科学 | 179篇 |
基础医学 | 2189篇 |
口腔科学 | 407篇 |
临床医学 | 2805篇 |
内科学 | 2915篇 |
皮肤病学 | 195篇 |
神经病学 | 958篇 |
特种医学 | 7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854篇 |
综合类 | 3858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501篇 |
眼科学 | 594篇 |
药学 | 2261篇 |
47篇 | |
中国医学 | 1516篇 |
肿瘤学 | 18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1篇 |
2024年 | 631篇 |
2023年 | 684篇 |
2022年 | 1226篇 |
2021年 | 1537篇 |
2020年 | 1217篇 |
2019年 | 979篇 |
2018年 | 840篇 |
2017年 | 785篇 |
2016年 | 681篇 |
2015年 | 990篇 |
2014年 | 1144篇 |
2013年 | 1017篇 |
2012年 | 1493篇 |
2011年 | 1552篇 |
2010年 | 1067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886篇 |
2007年 | 962篇 |
2006年 | 848篇 |
2005年 | 788篇 |
2004年 | 509篇 |
2003年 | 452篇 |
2002年 | 406篇 |
2001年 | 337篇 |
2000年 | 345篇 |
1999年 | 332篇 |
1998年 | 268篇 |
1997年 | 214篇 |
1996年 | 169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69年 | 8篇 |
1944年 | 6篇 |
1937年 | 6篇 |
1932年 | 10篇 |
1930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介绍预嘱及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定义,分析美国基于互联网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情况,针对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提出建议,包括突出为个体及代理人知情决策赋能的过程,关照弱势群体信息获取与利用特征,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等。 相似文献
83.
肺癌患者心理个性特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肺癌病人心理个性特征 ,以指导临床心理护理。方法采用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中制定的“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 ,对 190例肺癌初诊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监测 ,同时选取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一致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1∶1配比对照研究。结果肺癌病人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以及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状态等因素均与对照组有差异 (P <0 0 5 ,P >0 0 1) ,而近年来有无遭遇较大的精神创伤的比较两组无差异 (P >0 9)。结论在肺癌的防治和护理上应充分考虑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发生、演化及预后与P16、P15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45例石蜡标本中P16、P15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 :Ⅲ~Ⅳ级胶质瘤中P16、P15蛋白表达阴性率 (6 0 %、6 5 % )高于Ⅰ~Ⅱ级 (2 8%、2 0 % ) ,P <0 .0 5、P <0 .0 1。 结论 :胶质瘤发生、演化及恶性程度可能与P16、P15蛋白阴性表达有关 ;P16、P15蛋白阴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至恢复早期的中医证候特点演变规律,为中风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公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156例发病7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1994年)进行证候要素评分,探讨2组患者入院当天、发病第7天、第14天、第28天4个时点中医证候要素频数分布及分值演变规律。结果入院当天,风证、火热证、痰证占据较高频次,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风证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分值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第7天起,糖尿病组阴虚阳亢证频次增加,发病第28天2组阴虚阳亢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阴虚阳亢证不同时点的频数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中医证候特点受消渴病病机影响较小,以中风病疾病本病证候特点为主,后期消渴病病机特点显现,阴虚阳亢证候逐渐突出,出现以阴虚为本,痰、热为标的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过表达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5(PDCD5)对顺铂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顺铂处理DU145细胞后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构建稳定过表达PDCD5的DU145细胞系;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顺铂对DU145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PDCD5的DU145细胞;流式细胞术和电子显微镜都显示PDCD5联合顺铂(25 μmol/L)促进细胞的凋亡作用比联合顺铂(10 μmol/L)和单独使用顺铂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顺铂联合PDCD5能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而Bax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独PDCD5过表达不引起DU145细胞的凋亡,但PDCD5能显著增强顺铂诱导DU145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Bcl-2/Bax的表达比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88.
吴婧;何琴;瞿华;王行;骆媛媛;刘芳;邓华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7):721-727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37例糖调节受损个体(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39例正常糖耐量个体(normalglucosetolerant,NGT),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血脂4项等。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VEGF-B水平,酶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insulinresponse,AIR)、01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s,AUC)、葡萄糖处置指数(glucosedispositionindex,GDI)评估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cellfunction,HOMA-β)及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ofinsulinresistance,HOMA-IR)。结果:T2DM组和IGR组血浆VEGF-B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00、0.004),且在T2DM组中最高;VEGF-B与AIR、AUC、GDI、HOMA-β显著负相关(P=0.006、0.005、0.010、0.000),与FPG、2hPG、HbA1c、FINS、TG、FFA、HOMA-IR显著正相关(FINS,P=0.001;余P=0.00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后,与低水平的血浆VEGF-B(<145.59pg/ml)相比,更高VEGF-B水平时[145.59pg/ml180.07pg/ml,OR=3.55(95%CI=1.0512.02);>180.07pg/ml,OR=3.64(95%CI=1.1611.42)]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控制TG和FFA后,上述相关关系消失(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B水平升高,血浆VEGF-B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密切相关,VEGF-B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9.
郑晓雅;任伟;张素华;龚莉琳;龙健;李蓉;葛倩;程庆丰;汪志红;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195-1197
<正>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type1diabetesmellitus,FT1DM)是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的特殊类型,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妊娠等有关[1-3]。该病起病急,迅速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多数患者合并血淀粉酶、脂肪酶增高,常常容易 相似文献
90.
李圆圆;郭继志;王芝发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309-1313
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等心理素质是老年人应对挫折、积极生活的必要品质。老年人群的心理调适首先需要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其次,培养老年人的乐观心理思维;再次,面对负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疏导等干预措施,以增强其坚韧性,并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改善应对方式,提高其面向生活的希望感;最后,拟设计一套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对老年人群的积极心理资本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