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29篇 |
免费 | 8448篇 |
国内免费 | 49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1篇 |
儿科学 | 1199篇 |
妇产科学 | 402篇 |
基础医学 | 4653篇 |
口腔科学 | 1457篇 |
临床医学 | 9274篇 |
内科学 | 6437篇 |
皮肤病学 | 712篇 |
神经病学 | 1580篇 |
特种医学 | 3097篇 |
外科学 | 6466篇 |
综合类 | 21988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预防医学 | 9373篇 |
眼科学 | 743篇 |
药学 | 9447篇 |
110篇 | |
中国医学 | 9618篇 |
肿瘤学 | 33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053篇 |
2023年 | 1168篇 |
2022年 | 2575篇 |
2021年 | 3140篇 |
2020年 | 2890篇 |
2019年 | 1516篇 |
2018年 | 1622篇 |
2017年 | 2274篇 |
2016年 | 1842篇 |
2015年 | 3221篇 |
2014年 | 4053篇 |
2013年 | 5128篇 |
2012年 | 7337篇 |
2011年 | 7542篇 |
2010年 | 6975篇 |
2009年 | 6012篇 |
2008年 | 6175篇 |
2007年 | 5760篇 |
2006年 | 5245篇 |
2005年 | 4112篇 |
2004年 | 2766篇 |
2003年 | 2426篇 |
2002年 | 1890篇 |
2001年 | 1687篇 |
2000年 | 1296篇 |
1999年 | 426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0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7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双源癌的特点,提高双源癌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消化道肿瘤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同时对消化道隆起病变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5908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双源癌42例均为原发癌。结论上消化道双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中段一贲门双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6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双源CT在体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尿酸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双源CT能够准确的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9.03%、特异度为85.62%),磷酸盐结石(灵敏度为67.28%、特异度为90.71%)及胱氨酸结石(灵敏度为73.56%、特异度为93.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结合既往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手术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表现等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03.1-2006.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348例急性胰腺炎病历资料。全部资料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组制定二次方案﹚。根据研究要求,整理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病例67例,结合资料从手术方式、手术与发病间歇、住院天数、Balthazar CT分级、Ranson入院48小时评分,进行分析、总结。所有结果采用x±SD,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曾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与胆总管结石、胆泥沉积,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奥狄氏括约狭窄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 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open cholecystectomy OC)胰腺炎在住院天数、术后距急性胰腺炎发作间隔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系痊愈出院。58例随访,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结论 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胰腺炎急性发作,在治疗上仍以支持,对症为主,但要重视病因诊治,在病情平稳后进行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检查,重点观察胰管,胆总管下端及奥迪氏括约肌功能,减少并控制胰腺炎复发可能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和慢性动脉血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0支急性动脉血栓及244支慢性动脉血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进行分析,对病史、管壁结构、病变近段和远段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动脉血栓和慢性动脉血栓在病程、管壁结构以及有无侧支建立方面有差别。两组病变近段、远段流出道最高血流速度和近端阻力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段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急性动脉血栓和慢性动脉血栓鉴别诊断的最佳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75.
目的优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2-DE)的实验条件。方法分离并比较不同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的制备方法,pH 3~10非线性胶条(NL)、pH 4~7的2种不同pH梯度预制胶条,300、700μg不同质量蛋白上样量,保存2个月及保存1年的标本对2-DE效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采用裂解液及样本制备方法所得蛋白适于2-DE,海马组织总蛋白等电点(PI)主要在4~8;与300μg相比,700μg蛋白上样量对于信噪比控制效果更理想;新鲜标本中影响聚焦的物质较少,凝胶横纹少。结论新鲜海马组织匀浆经多次低温重复离心制备的蛋白,采用pH 4~7预制胶条(24 cm)及700μg上样量获得的2-DE图谱更理想。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在我科行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89例患者资料,其中15例之前行输尿管镜碎石失败,22例行ESWL失败,其他52例结石大于1.5cm,伴有中到重度肾积水,其中3例孤立肾结石平均大小1.7cm。均经腹腔途径,保留双J管,间断缝合输尿管。结果:无中转开放,86例取出结石,结石清除率96.6%,3例结石漂移,其中1例最终未能处理,2例在输尿管软镜辅助下取出结石。3例患者发生尿漏,均保持引流通畅后自愈,1例严重血尿,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术式,也可以作为较大的(>1.5cm)、积水显著的嵌顿结石尤其是孤立肾结石的首选术式,结石清除率高,也较为更安全。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探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和治疗效果. 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年龄4-46岁,其中男8例,女3例;早期创伤7例,贴骨瘢痕及陈旧性损伤4例.清创后缺损面积5.0 cm×6.0 cm ~ 8.0 cm× 12.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质外露.11例患者均采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创面. 结果 术后肌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7例术后随访3~10个月,外形良好,可正常穿鞋,移植皮片质地柔软,稍有色素沉着.结论 选用修薄的肌瓣游离移植表面植皮修复后组织的质地较薄,避免了皮瓣和肌皮瓣移植后臃肿的缺点,是修复足背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观察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3种细胞骨架(CSK)成分破坏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2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取双膝关节软骨行软骨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微丝破坏组(加入0.01 mg/L细胞松弛素-D破坏肌动蛋白)、微管破坏组(加入0.4 mg/L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蛋白)、中间纤维破坏组(加入175 mg/L丙烯酰胺破坏波形蛋白).培养3d后,各组取部分细胞消化并爬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值半定量检测,观察细胞微丝蛋白、微管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形态及含量变化.并于培养第3、6、9天取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阿尔新蓝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GAG)的含量.结果 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破坏组与对照组比较,荧光度值分别从83.70、82.82、77.93降至60.45、57.86、55.56(P<0.05,n=30).微管破坏组和中间纤维破坏组在第3、6、9天上清液中的Ⅱ型胶原和GA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微丝破坏组与对照组在第3、6、9天上清液中的Ⅱ型胶原和GA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设浓度的CSK破坏剂可以破坏软骨细胞相应的CSK成分,且微管和中间纤维破坏组软骨细胞基质代谢水平显著下降,而微丝破坏组对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9.
胶原水凝胶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浓度对胶原水凝胶理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体外组织工程模型中不同浓度的Ⅰ型胶原水凝胶对软骨细胞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Ⅰ型胶原浓度为12、8、6 mg/mL的3种胶原水凝胶,记为C12、C8、C6。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并通过溶胀性能和抗压性能测试表征其理化性能。取2只新生7日龄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取第2代软骨细胞与3种胶原水凝胶复合体外培养(C12组、C8组及C6组),1 d后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 d后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软骨细胞相关基因,即Ⅱ型胶原、蛋白聚糖(Aggrecan)、Ⅰ型胶原、Ⅹ型胶原、Sox9 mRNA表达。结果随着Ⅰ型胶原浓度从6 mg/mL提高到12 mg/mL,胶原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出现明显变化,扫描电镜下纤维网络变得致密;192 h时C6、C8、C12溶胀率依次增大,分别为0.260±0.055、0.358±0.072、0.539±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模量逐渐增加,分别为(4.86±0.96)、(7.09±2.33)、(11.08±3.18)k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1 d,3组凝胶中软骨细胞经FDA/PI染色后,绝大部分被染成绿色,仅有少数被染成红色。14 d后组织学观察示:C12组软骨细胞在组织中聚集明显,并出现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为紫红色的现象;C8组中也有部分增殖聚集的区域,细胞周围有较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现象;C6组细胞分布较为均匀,也有较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现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3组Ⅱ型胶原mRNA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相近;Ⅰ型胶原、Sox9和X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C12组最高,C6组最低,C8组介于二者之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Ⅰ型胶原浓度至12 mg/mL后,胶原水凝胶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但软骨细胞纤维化和肥大相关基因表达也有所上调。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探讨性激素的测定是否有助于确定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21周期,比较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时血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并依据P注射日E2水平分为<1,098 pmol/L、1,098~2,196 pmol/L、>2,196 pmol/L三组,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 口服雌激素剂量6 mg、8 mg、10 mg、≥12 mg血中E2、L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值均低于1.59 nmol/L,6 mg组的P(1.49 nmol/L)显著高于≥12 mg组(0.89 nmol/L) (P=0.027).P注射日E2水平不同的3组患者基本情况、血中LH、P值、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2<1,098 pmol/L组与1,098~2,196 pmol/L组相比较,口服雌激素剂量大(P=0.002),作用时间长(P=0.023). 结论 血清E2、LH水平的测定对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机确定无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