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59篇
  免费   2677篇
  国内免费   1930篇
耳鼻咽喉   249篇
儿科学   530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1489篇
口腔科学   643篇
临床医学   3670篇
内科学   2590篇
皮肤病学   467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1316篇
外科学   2985篇
综合类   797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268篇
眼科学   348篇
药学   3302篇
  29篇
中国医学   2600篇
肿瘤学   1270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834篇
  2021年   1047篇
  2020年   961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799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1041篇
  2014年   1416篇
  2013年   1884篇
  2012年   2538篇
  2011年   2809篇
  2010年   2526篇
  2009年   2317篇
  2008年   2384篇
  2007年   2241篇
  2006年   2016篇
  2005年   1571篇
  2004年   1185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859篇
  2001年   765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Osteoporosis and obesity are two severe complex disease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Both diseases are under strong genetic determinants as well a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Aiming to identify pleiotropic genes underlying obesity and osteoporosis, we performed a bivariat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meta-analysis of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total body fat mass (TBFM) in 12,981 participants from seven samples, and followed by in silico replication in the UK biobank (UKB) cohort sample (N = 217,822). Combining the results from discovery meta-analysis and replication sample, we identified one novel locus, 17q21.31 (lead SNP rs12150327, NC_000017.11:g.44956910G > A, discovery bivariate P = 4.83 × 109, replication P = 5.75 × 105) at the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level (ɑ = 5.0 × 10−8), which may have pleiotropic effects to both hip BMD and TBFM. Functional annotations highlighte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including KIF18B, C1QL1, and PRPF19 that may exert pleiotropic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body mass and bone mass. Our findings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of osteoporosis and obesity, as well as shed light on potential new therapies.Subject term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相似文献   
102.
人缺血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检测人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 方法 :将 13例脑梗死的死亡病例按发病时间分成 <2d、3~ 5d、 >5d3个组 ,以非缺血侧半球作为对照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结果 :人脑缺血后缺血病灶中TNF α和IL 1β呈高表达 ,与正常侧脑组织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NF α和IL 1β表达细胞的分布与缺血灶相一致 ,呈局灶性分布。TNF α的表达高峰在病后 2d内。IL 1β表达高峰在病后 3~ 5d。在病后 5d ,缺血侧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结论 :人类脑缺血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相似 ,提示TNF α和IL 1β参与了脑缺血损伤 ,有助于临床建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术式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少一次手术 ,避免了断钉等并发症 ,且能有效地提高足部承载能力 ,是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的一种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血压时血管重塑,以及苯丙氨酸治疗后对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Kyoto 大鼠 (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压力灌注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肠系膜小动脉的管腔、厚度和血管平滑肌的排列方向。结果: SHR较WKY 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同时血管平滑肌排列方向紊乱。应用苯丙氨酸治疗后,管腔扩大,管壁变薄,血管平滑肌排列方向改善。结论: 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存在血管重塑现象,苯丙氨酸可以改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05.
帕金森病患者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 (VE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检测 70例PD患者BAEP和VEP ,并设正常对照组 6 0例作对照。结果 :PD组BAEP异常 31例 (44 % ) ,正常对照组异常 11例 (18% ) ,P <0 0 1。VEPN75、P10 0、N135的潜伏期分别为 93 2± 15 1ms、12 5 2± 12 .4ms和 15 7 2± 19 5ms ,均较正常对照组 83 1± 14 8ms、10 4 2± 7 3ms和139 4± 14 4ms明显延长 ,P <0 0 1;PD患者VEP的P10 0潜伏期与UPDRS评分呈正相关 ,r =0 6 1,P <0 0 1。结论 :BAEP和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者听觉和视觉通路电生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保留瓣下结构对不同类型机械瓣下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术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保留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机械瓣下游湍流剪应力turbulentshearstress,TSS等指标进行体内定量研究。结果无论保留全瓣或后瓣,跨瓣血流边界位点TSS在两种不同构型机械瓣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叶机械瓣(单叶瓣)TSS较双叶机械瓣(双叶瓣)高。对于单叶瓣,TSS在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保留全瓣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保留后瓣组)与未保留瓣下结构组(未保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双叶瓣,保留全瓣组TSS均高于其它2组(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可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跨瓣血流扰动性,使下游TSS增大。这种影响以全瓣保留者为著,单叶瓣甚于双叶瓣。对于心功能较差,有必要保留全瓣瓣下结构者,可尽量使用双叶瓣,以减轻对人工心瓣下游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骨髓基质细胞对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机制。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状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神经元在神经干细胞后代中所占的比例。结果:(1)骨髓基质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高比例神经元;(2)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提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0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repared macroporous polyvinyl alcohol beads. A series of bilirubin adsorbents were generated by immobilization of eight amine agents to the beads as ligands. The adsorption of bilirubin was evaluated by in vitro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dsorbents have excellent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Among the eight ligands, trimethylamine (TMA), triethylamine (TEA) and 1,6- hexanediamine(HDA)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an be achieved in half an hour, and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bilirubin was up to 80%. Static electricity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layed the main role in bilirubin adsorption, and the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match the monolayer model. The excellent adsorption of these adsorbents indicates their potential in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09.
JL-GE对S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银杏叶、白蒺藜全草提取物的复合制剂 (JL -GE)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JL -GE(分两种剂量 ,Ⅰ组JL -GE150mg/kg/d ,Ⅱ组JL-GE300mg/kg/d)灌胃 ,半月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两个JL -GE实验组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组 (P<0.01 ,P<0.05) ,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而两个实验组动物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JL -GE可能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S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对6例陈旧性浮肩损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根据Herscovici功能评估标准,其中优1例,良2例,可3例,无血管神经副损伤。结论:采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处理陈旧性浮肩损伤,术野显露清楚,易于操作与复位固定,可以有效地避开血管神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