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9篇
  免费   2054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327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1272篇
口腔科学   356篇
临床医学   2407篇
内科学   1896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917篇
外科学   1761篇
综合类   5685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2453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2369篇
  17篇
中国医学   2095篇
肿瘤学   88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46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770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950篇
  2011年   2093篇
  2010年   1899篇
  2009年   1652篇
  2008年   1679篇
  2007年   1509篇
  2006年   1430篇
  2005年   1133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久泻宁动物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观察久泻宁一日内小鼠灌胃1~3次后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测定最大耐受量;(2)观察久泻宁给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及可逆性,确定无毒剂量。为人拟用量提供参考。方法 (1)久泻宁小鼠灌胃,一日2~3次,观察急性毒性反应.测定最大耐受量;(2)久泻宁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观察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试验期结束。每组取1/2动物活杀。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病理组织;1/2动物停药进行3周的恢复期观察后。同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久泻宁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药量为750g/kg(含生药)。相当临床日拟用量(2.5g/kg)的300倍;大鼠连续3个月灌胃给药的无毒剂量为125g/kg(含生药).相当临床拟用量50倍。结论 久泻宁无明显毒性,安全范围大。临床日拟用量2.5g/kg、疗程1个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2.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3.
胃切除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胃切除术后近期(<4周)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明确诊断后先行常规非手术治疗,经24h治疗后症状体征无缓解的病例加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结果:5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23例加行PTGH,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抽吸胆汁后症状体征即明显减轻,3~7d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4.
岗位业绩导向的医院薪酬设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以岗位和业绩为导向的医院薪酬制度。该设计的主要特点是:①薪酬结构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体,同时兼顾稳定和逐步过渡原则,原档案工资的固定部分(约占档案工资的60%)保留。②岗位工资采用全院统一的等级薪酬结构,等级的评定基于全院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岗位工资每年随绩效考核结果在工资带宽中升降;③绩效工资与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考核的依据是全院统一模式的岗位绩效合同;④整个薪酬设计建立在岗位调查、岗位评价和岗位说明书等的科学规范的工作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 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6.
磁场对荷瘤小鼠TNF及TNFR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磁场对荷瘤鼠瘤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场照射荷瘤小鼠瘤区。结果 磁疗组小鼠体内TNF活性明显增强 ,TNFR表达量增多 ,与非磁疗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磁场具有增强荷瘤小鼠TNF活性并促进TNF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经皮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4例恶性肿瘤伴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行经皮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术后观察尿量及性状,超声及腹部平片随访。结果14例患者植入输尿管内支架均获成功,输尿管梗阻解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好转。结论对恶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行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附8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资料,根据囊肿部位、形成时间及囊壁厚度,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经皮囊肿穿刺引流7例,开腹手术62例(外引流8例、内引流45例、囊肿切除9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率5.6%。结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宜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非手术治疗适于无并发症者;急诊手术应选择外引流;囊壁成熟者,选择内引流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DNA疫苗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建立DNA疫苗体内生物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方法:乙肝核酸疫苗(HBV DNA)经^32P标记、分离、纯化、鉴定后,胫前肌注射给药,结合三氯乙酸(TCA)沉淀,研究肌注乙肝核酸疫苗后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质粒DNA疫苗除注射局部肌肉分布较多外,其他一些重要组织也有分布,其中腺体组织(肾上腺、胰腺、胸腺)中的浓度最高,其次为排泄物(尿、肠内粪),脑组织中浓度最低。各组织中可沉淀放射性按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胸腺、肾上腺、膀胱、生殖腺、脂肪、肠内粪、胰腺、颌下腺、脾、小肠、眼球、肝、肠内容、肾、甲状腺、肺、淋巴结、对侧肌肉、心脏和脑。结论:^32P标记DNA疫苗后各组织β计数结合三氦乙酸沉淀法研究核酸疫苗生物分布情况,方法灵敏、可靠,易于分析。  相似文献   
50.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 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 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