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95篇
  免费   6935篇
  国内免费   4262篇
耳鼻咽喉   683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3898篇
口腔科学   1309篇
临床医学   7953篇
内科学   6069篇
皮肤病学   776篇
神经病学   1478篇
特种医学   3015篇
外科学   5618篇
综合类   19689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719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8180篇
  106篇
中国医学   7717篇
肿瘤学   3074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2383篇
  2021年   2788篇
  2020年   2514篇
  2019年   1312篇
  2018年   1422篇
  2017年   2011篇
  2016年   1460篇
  2015年   2637篇
  2014年   3361篇
  2013年   4207篇
  2012年   6404篇
  2011年   6643篇
  2010年   6276篇
  2009年   5457篇
  2008年   5498篇
  2007年   5333篇
  2006年   4808篇
  2005年   3783篇
  2004年   2528篇
  2003年   2180篇
  2002年   1637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00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研究组予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CO2和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RDS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和呼吸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和开发支持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集的语义标注系统。方法以MedPortal本体库和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为术语资源库,设计语义标注系统工作流程和功能框架,并开发Web应用系统。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支持语料库管理与维护、术语词典管理、语义标注和语义检索等功能,既可以为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抽取算法研究提供训练集,又能实现语义层面的多来源数据集成与知识融合。结论该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设计方案已经过实际项目验证,可为其他同类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994.
背景 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 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 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 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5.
背景 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给其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其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大。在医保制度实现人口宽度全民覆盖的背景下,是否有效缓解了中老年CRD患者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因病致贫风险(IME)等问题已然成为掣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目的 通过多维度分析,系统把脉和精准锁定我国中老年CRD患者这一健康贫困高危群体发生致贫的脆弱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7月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以920户(2 106例)中老年CR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WHO推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CHE)、IME方法测算其疾病经济负担,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CRD患者发生CHE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户家庭总体CHE发生率为20.65%(190/920),IME发生率为7.83%(72/920),其中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CHE发生率最高,为44.00%(11/2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户主,家庭是否有住院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种类,户主参加保险类型C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主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有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其他和未参保户主是灾难性卫生支出高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D患者自身健康能力的缺失,叠加住院、合并其他类慢性病等多种健康脆弱性,加剧CHE发生风险。现有医保制度,仅保障了老年CRD患者进入卫生领域的权利,缺乏对CRD患者中,其他和未参保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家庭的制度倾斜和贫困人口的精准锁定,需进一步加强对高卫生服务利用群体的医保覆盖深度与高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等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996.
甲状腺癌已成为北京市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本文通过介绍1例由全科医生首诊、术后连续随访4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方法,重点关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全科医生接诊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治流程及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长期监测、健康管理的内容,引导患者规范诊治,以期为逐步实现甲状腺癌患者个体化、不同风险分层的高质量管理,提高在职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对甲状腺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规范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以ER阴性(ER-)、GPER阳性(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为研究对象,用TAM处理细胞,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抑制胞内GPER活性,siRNA干扰GPER蛋白表达,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GPER、Vimentin、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AM(5 μmol/L)可明显增强MDA-MB-468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G15(10 μmol/L)预处理能显著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GPER-siRNA可明显干扰MDA-MB-468细胞GPER蛋白表达(P<0.01);干扰GPER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TAM处理明显诱导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1);G15预处理或干扰GPER蛋白表达均能抑制TAM的上述诱导作用(均P<0.05)。结论:TAM能诱导ER- 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EMT,其作用与其激活GPER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NT-proBN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内皮微粒(EMP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应用雷替曲塞与碘化油混合乳剂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术后1个月)疗效,包括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2年生存率、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AFP、CA19-9)、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RR、DCR均高于对照(P<0.01);治疗组的1年与2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0%和35.9%(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高于对照组7.3个月(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AFP、CEA、转氨酶、胆红素水平下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雷替曲塞与碘化油经肝动脉内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