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69篇 |
免费 | 9582篇 |
国内免费 | 34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7篇 |
儿科学 | 993篇 |
妇产科学 | 416篇 |
基础医学 | 4221篇 |
口腔科学 | 1374篇 |
临床医学 | 8211篇 |
内科学 | 6355篇 |
皮肤病学 | 784篇 |
神经病学 | 1503篇 |
特种医学 | 3086篇 |
外科学 | 5824篇 |
综合类 | 20547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预防医学 | 8084篇 |
眼科学 | 825篇 |
药学 | 8364篇 |
106篇 | |
中国医学 | 8434篇 |
肿瘤学 | 31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9篇 |
2024年 | 1316篇 |
2023年 | 1226篇 |
2022年 | 2633篇 |
2021年 | 2999篇 |
2020年 | 2737篇 |
2019年 | 1463篇 |
2018年 | 1490篇 |
2017年 | 2068篇 |
2016年 | 1543篇 |
2015年 | 2686篇 |
2014年 | 3448篇 |
2013年 | 4313篇 |
2012年 | 6516篇 |
2011年 | 6769篇 |
2010年 | 6391篇 |
2009年 | 5523篇 |
2008年 | 5595篇 |
2007年 | 5425篇 |
2006年 | 4869篇 |
2005年 | 3827篇 |
2004年 | 2545篇 |
2003年 | 2189篇 |
2002年 | 1644篇 |
2001年 | 1572篇 |
2000年 | 1206篇 |
1999年 | 390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目的:通过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正常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者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的分布,探讨H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HD患儿标本,于术中分别选取扩张段、移行段、痉挛段肠壁的全层组织,另取6例手术患儿的正常结肠全层组织标本,常规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备用。对标本行c-Ki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ICC的分布,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结肠ICC主要分布在环肌内侧面与黏膜下层之间即黏膜下ICC(submucosal ICC.ICC—SM)、环肌与纵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从周围即肌间ICC(myenteric ICC,ICC—MY)以及环肌与纵肌内。HD患儿痉挛段ICC—SM、ICC—IM细胞数较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ICC的细胞突起的分支亦减少,彼此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网络。而扩张段IC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D患儿结肠ICC的异常分布,可能是HD发病、肠管蠕动障碍以及排便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3.
134.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放化联合治疗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首次确诊为鼻咽癌行放化联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于治疗前、中、后对两组进行3次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QOL-C30量表、QOL-H&N35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对放化联合治疗鼻咽癌患者采取综合性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疾病及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5.
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肩部压痛。结果210例患者常见压痛点有棘突旁、肩胛骨上角、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内侧缘等。第3、4、5、6、7次复诊和1月随访试验组颈肩部压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旋提手法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压痛。 相似文献
136.
目的:通过检测非甾体类抗炎药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中RECK基因表达的调控,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实验组(3组)分别以不同浓度(10、100、1000μmol/L)NS398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而对照组则无NS398,各组均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抽取各组细胞总RNA,检测RECK基因与MMP9的表达;抽取各组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株中RECK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100μmol/L组升高最明显,而MMP9的含量明显降低;实验组RECK蛋白的表达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NS398有明显的诱导RECK基因表达的作用,是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胃肠短袢Roux-en-Y瓣式吻合术的抗反流效果,探讨Roux淤积综合征的防治方法。方法 随访986年10月至1997年6月胃癌切除胃空肠短袢Roux-en-Y瓣式吻合术183例,通过症状调查,按改良Visick标准评级,有症状借助消化道钡餐、胃镜并活检、B超、CT检查排除吻合口狭窄、残胃溃疡和肿瘤复发后,确定短袢Roux-en-Y瓣式吻合术的抗反流效果及Roux淤积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 172例(94.0%)获随访结果,5例不满2年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术后胃瘫,2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接受粘连松解术,2例因腹膜广泛种植转移癌致肠梗阻。可进行改良Visick评级165例,Ⅲ、Ⅳ级12例皆为肿瘤复发,未发现有明显症状的反流性胃炎,无倾倒综合症和Roux淤积综合征。结论 扩大胃的切除范围,同时缩短Roux袢的长度,可防治Roux淤积综合征,对空肠空肠吻合口进行抗反渡加工,短袢Roux-en-Y吻合抗反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8.
EDepartmentofOralMedicine,StomatologicalHospital,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70,China(GaoS,LiuN,LiCF,LiSLandDuJ)osinophiliculceroforalmucosa(EUOM)isanonspecificclinicalappearance,whichappearstobefrequentlyunrecognizedormisdiagnosedusuallyassquamouscel… 相似文献
139.
带蒂肌瓣包裹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制备带血运并具有新骨组织形成的,来源于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的肌骨瓣,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实验组,每只兔左前肢尺桡骨旁肌肉内植入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对照组,右侧相同部位植入单纯异种无机骨,术后2、8、12周进行X线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组X线片显示植入物呈松质骨样密度,不随植入时间改变,大体观察见植入后2周植入物与肌肉完全融合,包裹有植入物的带蒂肌瓣的血管清晰可见,将此包裹有植入物的带蒂肌瓣游离30分钟后,植入物仍然与周围组织色泽相同,无缺血坏死改变,组织学观察植入后2、8、12周显示植入部位肌肉组织与植入物相连接,但实验组植入后2周,血管进入复合物中,无新骨形成,8周,异种无机骨边缘有较少的新骨形成征象;12周,新骨组织形成明显增多,成骨细胞位于骨的边缘,周围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血管和骨基质丰富,骨细胞包绕在骨陷窝中,偶尔可见骨髓腔,对照组直至12周,异种无机骨孔隙间仅有带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无新骨形成,结论 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植入肌肉内12周可预制成具有血运的、有新骨形成的肌骨瓣。 相似文献
140.
抗纤灵冲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EMC与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抗纤灵冲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鼠成纤维细胞体系,观察具有活血化瘀、扶正降浊作用的中药抗纤灵冲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形成ECM中主要成份的纤维边结蛋白(FN),Ⅳ型胶原(C-Ⅳ)、以及TNF-α的影响。结果:抗纤灵冲剂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FN、C-Ⅳ、细胞因子TNF-α的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成纤维细胞是抗纤灵冲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这可能是该方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