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2篇
  免费   3629篇
  国内免费   2116篇
耳鼻咽喉   222篇
儿科学   683篇
妇产科学   180篇
基础医学   2494篇
口腔科学   562篇
临床医学   4310篇
内科学   2981篇
皮肤病学   511篇
神经病学   703篇
特种医学   14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78篇
综合类   10124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310篇
眼科学   347篇
药学   4255篇
  54篇
中国医学   3547篇
肿瘤学   1774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1146篇
  2021年   1407篇
  2020年   1185篇
  2019年   660篇
  2018年   735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1369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2259篇
  2012年   3259篇
  2011年   3538篇
  2010年   3081篇
  2009年   2826篇
  2008年   3007篇
  2007年   2843篇
  2006年   2532篇
  2005年   2036篇
  2004年   1431篇
  2003年   1209篇
  2002年   1007篇
  2001年   881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情况,按有无AKI发生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将发生AKI患者与非AKI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研究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25例发生AKI,其中Ⅰ期15例,Ⅱ期4例,Ⅲ期6例,总患病率为6.3%。25例发生AKI的患者中,出院时存活21例(占84%),死亡4例(占16%)。AKI与非AKI的相关因素比较: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血肌酐、术前化疗、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是食管癌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被忽视,须注意引起AKI的常见原因,对于存在AKI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密监测肾功能。一旦发生AKI,预后极差,因此,要早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42.
目的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7例,按照内固定失效与否分为A(内固定失效组)、B(内固定成功组)2组。观察指标:外侧壁厚度、外侧壁分型、尖顶距(TAD)、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结果 157例获得平均14.6(12~18)个月随访,24例(15.3%)出现内固定失效。11例髋内翻,2例退钉,2例内固定切割,18例复位丢失,4例股骨颈短缩。A组外侧壁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AD30 mm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6,P=0.003)。2组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及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Ⅲ型外侧壁骨折占87.5%,而B组仅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05,P=0.00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厚度过小,Ⅱ、Ⅲ型不稳定外侧壁骨折,以及TAD30 mm可能是发生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944.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尚存争议。目的:探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与足部功能的关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9例36足,按完全负重练习的开始时间分为:A组16例17足,术后6~8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平均完全负重时间2.8个月;B组13例19足,因个人因素(复合伤、工伤、心理因素等),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5.5个月。结果结果: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A组平均为(91.4±3.4)分,B组平均为(86.3±4.5)分,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不良3足,经换药2周愈合;B组切口愈合不良1足,经换药2周愈合,骨髓炎1足,经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治愈,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A组平均Bhler角29.5°±3.3°,平均Gissan角130.1°±5.4°,骨折均已愈合;B组平均Bhler角31.1°±2.1°,平均Gissan角131.5°±3.9°,骨折均已愈合。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患者的足部功能明显优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探讨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再分为治疗组(MSCs组)以及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后拔除鱼线再灌注,1d后MSCs组注射间充质干细胞,Vehicle组注射等量培养基溶液,移植后1d,3d,7d应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MSCs组大鼠7d神经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MSCs组1,3,7d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Vehicle组降低(P<0.05)。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46.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在母婴传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相关乙肝病毒变异在母婴传播和婴儿慢性感染中变化规律,为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将413名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应用套式PCR和克隆测序方法测定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HBV变异。出生经标准HBV免疫,7个月后对104名婴儿HBV感染情况进行成功随访,对外周血HBV DNA阳性婴儿测定HCC相关HBV变异发生情况。结果 在413名新生儿中,41名(9.9%)新生儿HBV DNA水平≥103 copies/mL。随访到104名婴儿中,4名(占3.8%)HBV DNA≥103 copies/mL。与未发生HBV跨胎盘传播的产妇相比,发生HBV跨胎盘传播者外周血HBV核心启动子变异没有增加,但在C2基因亚型的前S区中,T2898G/C, C3000T, C3116T, T31C和T52C变异显著增加HBV跨胎盘传播的风险。HBV基因组中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变异的频率在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母婴传播的7月龄HBV DNA阳性婴儿中,这些变异几乎不存在。结论 HBV C2基因亚型的前S区某些变异可能影响HBV跨胎盘传播,但是HCC相关HBV变异准种并没有造成婴儿慢性感染的优势,促进HBV致癌的变异体是在漫长的慢性感染过程中逐渐被选择出来的。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比较4种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探讨有效的,可重复的,操作简单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模型.方法 选取猪,家兔,大鼠4种动物,分别采取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经颈外动-静脉吻合、鼠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吻合口通畅率,肺动脉压力变化及病理解剖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经房间隔缺损猪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兔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术后3月肺动脉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948.
简述了Ilizarov技术的发展史,引出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设计与应用,并具体论述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骨延长成长日记临床应用的伦理学思考进行了以下探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49.
目的了解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水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报告水痘病例837例,年均发病率为68.35/10万;5~6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儿童占90.21%,发病年龄最大者41岁;报告突发疫情17起,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以春季为主;水痘疫苗接种率约为30%。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预防控制水痘的重点单位;建议将水痘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将水痘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观察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TM)和1-deoxymannojirimycin(DMM)对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生、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及透明质酸(HA)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分为七组:正常组,高糖组,甘露醇组,高糖加衣霉素组,高糖加DMM组,并设TM、DMM对照组。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粘着斑激酶(FAK),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高糖可诱导GMC增生、增加FAK表达及HA分泌。相对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生长的GMC,N-糖链抑制剂TM和DMM对高糖作用条件下的GMC增生、FAK活性及HA分泌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N-糖链抑制剂TM和DMM可通过阻断糖链的合成和改变糖链类型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生、FAK活性及HA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