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41篇 |
免费 | 4325篇 |
国内免费 | 24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0篇 |
儿科学 | 835篇 |
妇产科学 | 335篇 |
基础医学 | 2507篇 |
口腔科学 | 917篇 |
临床医学 | 5046篇 |
内科学 | 3323篇 |
皮肤病学 | 486篇 |
神经病学 | 1038篇 |
特种医学 | 1698篇 |
外科学 | 3559篇 |
综合类 | 12364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5309篇 |
眼科学 | 384篇 |
药学 | 5228篇 |
65篇 | |
中国医学 | 4648篇 |
肿瘤学 | 19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548篇 |
2022年 | 1402篇 |
2021年 | 1809篇 |
2020年 | 1603篇 |
2019年 | 857篇 |
2018年 | 870篇 |
2017年 | 1180篇 |
2016年 | 900篇 |
2015年 | 1647篇 |
2014年 | 2242篇 |
2013年 | 2769篇 |
2012年 | 4100篇 |
2011年 | 4280篇 |
2010年 | 3903篇 |
2009年 | 3517篇 |
2008年 | 3548篇 |
2007年 | 3329篇 |
2006年 | 3006篇 |
2005年 | 2451篇 |
2004年 | 1648篇 |
2003年 | 1251篇 |
2002年 | 904篇 |
2001年 | 879篇 |
2000年 | 626篇 |
1999年 | 240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13篇 |
1956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193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 分析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的脑转移瘤(BM)患者颅内出血(ICH)发生和致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BM患者39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项目、SRS项目、血液学项目和影像学项目。首先,根据患者接受SRS后是否出血分为ICH组(n=134)和非ICH组(n=258)。对两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ICH发生的风险因素。之后,再分析ICH组致死的风险因素。结果 有ICH史、原发灶为恶性黑色素瘤是接受SRS后BM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因素,有ICH史和原发灶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ICH发生风险分别提高了7.433和1.430倍(均P<0.05)。ICH组7 d内和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1.19%和25.37%。高血压、血小板计数、脑疝和脑积水是7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脑疝和脑积水是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具备相应风险因素的患者,需提前做好预防和治疗准备,从而降低ICH发生和致死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34-39]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2组患者在给予SAH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CVS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45.2%)明显高于对照组(24.4%),CVS的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26.8%),不良事件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39.0%),Hunt-Hess分级为I级、II级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peptidoglycan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the release of several chemokines including intedeukin 8 (IL-8), 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 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 (MDC) by normal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KCs) and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2 (TLR2) in this process. Methods KCs were derived from the foreskin of a healthy boy and propagated. After 2 - 4 passages, KCs were collected and 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3, 10, 30 and 100 mg/L) of peptidoglycan for 24 hours or with peptidoglycan of 100 mg/L for varying durations (3, 6, 12, 36 hours). A fi'action of KCs were pretreated with functional grade purified anti-TLR2 monoclonal antibody before the treatment with peptidoglycan of 100 mg/L. After additional 12-hour culture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IL-8, RANTES and MDC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KCs. Results KCs spontaneously released IL-8 and RANTES. Peptidoglycan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IL-8 but decreased that of RANTES by KCs. The levels of IL-8 were 209.96 ± 10.31 ng/L, 250.28 ± 9.52 ng/L, 285.11 ± 10.28 ng/L, 359.40 ± 6.93 ng/L in KCs treated with peptidoglycan of 3, 10, 30, 100 mg/L,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135.41 ± 14.37 ng/L in untreated KCs (all P < 0.05). On the contrary, a significant decrement was seen in the secretion of RANTES by KCs treated with peptidoglycan of 10, 30, 100 mg/L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KCs (110.72 ± 8.51 ng/L, 90.50 ±2.45 ng/L, 49.89 ± 13.74 ng/L vs 149.94 ± 18.71 ng/L, all P < 0.05).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to TLR-2 could markedly suppress the promotion of IL-8 production by peptidoglycan, but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inhibition of RANTES production by peptidoglycan. MDC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KCs with or without peptidoglycan stimulation. Conclusion Peptidoglycan could inhibit RANTES secretion but induce IL-8 production by KCs likely via TLR2. 相似文献
995.
报道2例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患者.2例患者具有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的典型皮损,中心为瓷白色萎缩斑,周围有红晕.例1在发病1年半内胃肠道受累,是经典型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病理可见到楔形坏死和血管中透明血栓形成.例2发病6年,目前无系统受累,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大量黏蛋白沉积.2例患者均采用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治疗,例1系统受累后使用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与X线评估骨化率(OR)对比,评价常规超声评估标准骨龄(BA)的价值及其简易方法。方法 对215例患者(男88例,女127例)于1周内先后行左手及腕部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测量桡骨、尺骨,第1、3、5掌骨,第1、3、5近节指骨,第3、5中节指骨及第1、3、5远节指骨共13块骨骼的骨化中心及骨骺长径,计算各目标骨骨化中心与骨骺长径之比,获得其OR及BA,分析OR与BA的相关性。结果 男、女性患者各目标骨的OR与BA呈中-高度相关(r男为0.77~0.94,r女为0.77~0.93,P均<0.001),13块骨骼的OR总和与BA呈高度相关(r男=0.96,r女=0.96,P均<0.001),桡骨、尺骨OR总和与BA呈高度相关(r男=0.95,r女=0.95,P均<0.001)。结论 常规超声具有定量评估BA的潜在价值;仅测量桡骨及尺骨或可作为超声评估BA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经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9岁1个月。27例经标准化屋尘螨过敏原皮下SIT疗程1.5~2.0年患儿作为SIT组,另27例未经SIT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方法测定肺通气功能,参数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浓度;分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质量浓度20μg/mL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并培养48 h后,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相对数量和可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Treg细胞百分比;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细胞因子IL-4、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SIT组患儿肺功能FEV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IgG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SIT组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分别与各自该组内未经刺激时基础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BMC无论是否经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时Treg细胞百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高于自身未经刺激基础水平1.56倍。对照组经刺激后与未接受刺激比较,Treg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SIT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现为Treg细胞比率增加,Th1/Th2免疫反应平衡改变,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增高,提示发生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三点定位法和传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点定位法穿刺(观察组)和传统穿刺法穿刺(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所有穿刺均由资深护士执行,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观测穿刺前、穿刺60次后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对比2组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状况、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穿刺前后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壁厚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的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60次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点定位穿刺法联合氯沙坦的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穿刺血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作为一种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3例高血压患者和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其中高血压病组37例,急性脑梗死组26例,另选择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M浓度。统计学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TM值增高;急性脑梗死在发病3~7d TM浓度最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TM水平比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头颅核磁梗死范围越大,血浆TM水平越高。结论血浆TM水平改变对脑梗死的分期、严重程度及其转归判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舍曲林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舍曲林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3:2例,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舍曲林治疗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量表因子中躯体化、睡眠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减少。结论:舍曲林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