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7篇
  免费   3333篇
  国内免费   1892篇
耳鼻咽喉   244篇
儿科学   736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1850篇
口腔科学   511篇
临床医学   3696篇
内科学   2653篇
皮肤病学   339篇
神经病学   692篇
特种医学   1252篇
外科学   2472篇
综合类   9008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592篇
眼科学   429篇
药学   4064篇
  64篇
中国医学   3716篇
肿瘤学   1287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1123篇
  2021年   1405篇
  2020年   1284篇
  2019年   692篇
  2018年   710篇
  2017年   964篇
  2016年   641篇
  2015年   1271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2096篇
  2012年   2962篇
  2011年   3171篇
  2010年   2833篇
  2009年   2424篇
  2008年   2490篇
  2007年   2427篇
  2006年   2115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05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比较针刺与激素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结合Jadad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6。结果: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对照激素为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随机效应模型]=1.11,95%CI(0.99,1.25),Z=1.80,P=0.07。结论:针刺较激素予贝尔麻痹急性期治疗治愈率尚无差异,但可能有缩短疗程的趋势,需要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在临床上比较舌系带剪断术和舌系带矫正术治疗舌系带过短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07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0例舌系带过短的患儿,将这200例患儿随机分为给予舌系带矫正术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舌系带剪断术实验组,每组100例,然后将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发音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术后出现出血、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患儿有轻度构音障碍,高于对照组患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应用于舌系带过短的治疗,应用舌系带剪断术治疗舌系带过短的患儿,在术后出血、感染以及肿胀等方面的发生率上低于舌系带矫正术,但在患儿发音的改善上弱于上舌系带矫正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 第1组: 淋巴细胞减少后在5 d内恢复正常; 第2组: 淋巴细胞减少后未恢复正常; 第3组: 淋巴细胞一直处于正常水平, 并记录各组患者在住院28 d后的转归情况。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了解创伤早期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同时, 为排除年龄的影响, 依据年龄是否≥65岁进行分层, 并根据住院时间是否≥28 d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非延长组, 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探讨淋巴细胞变化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83例, 其中男性66例, 女性17例, 主要受伤机制为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 ISS)为(30±11)分。根据连续5 d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分组, 第1组32例, 第2组33例, 第3组18例。第2组33例患者中, 在住院28 d内死亡5例, 死亡率为15.2%(5/33), 未出院9例, 均高于其他两组(P < 0.05)。进一步按年龄进行分层后, 发现在高年龄患者中淋巴细胞处于低水平是住院时间≥28 d的危险因素, 但在低年龄患者中, 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偏高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严重创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一直处于低水平与预后不佳密切相关, 尤其在高年龄患者中明显, 淋巴细胞可作为一项可靠指标用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4.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目前全世界MS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对MS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MS中的各个组分对肾功能的损害作用及肾功能损害对MS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0.75%盐酸罗哌卡因与0.75%盐酸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5)。分别用0.75%罗哌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明显慢于布比卡因(P〈0.05),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慢,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06.
病理学理论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文章介绍了将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应用到病理学理论课堂的具体方法,结果发现TBL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TBL教学法可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两者融合将有助于提高病理学理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创新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把学生创新教育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格;并将学生创新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改方案,进行内容及评价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代谢酶抑制剂油酰乙醇胺(NOE)和丙咪嗪(Imi)对人源肝星状细胞(HSCs)LX-2中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并探讨神经酰胺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给药组(NOE组终浓度为50、75、100 μmol/L;Imi组终浓度为10、20、30 μmol/L),乙醇对照组(乙醇终浓度为1%),DMSO组(DMSO终浓度为1‰)。高效液相法测定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s的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酶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与乙醇组比较,NOE各浓度组可显著提高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P<0.05);对HSCs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各浓度组LDH活性与乙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浓度组均可显著降低HSCs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30 μmol/L Imi作用24 h后,与DMSO组比较,可降低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促进HSCs的增殖,并可升高HSCs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酰胺代谢酶抑制剂对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且神经酰胺可通过抑制HSCs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对糜烂面积、阴道流液时间及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组和微波组2组,观察糜烂面积、阴道流液时间,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宫颈渗液VEGF的浓度。结果两组在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但减少幅度分别为(37.18+17.68)%、(34.72+11.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VEGF浓度在1周达峰,微波组在2周达峰,分别为(1664±363.5)pg/ml、(1073±378.4)pg/ml;超声组阴道流液时间(13.9±4.2)a,微波组(24.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聚焦超声对中、重度以上的再治疗者单纯评价宫颈糜烂面积的减少并无明显优势,但能缩短阴道流液时间,可能与宫颈局部渗液VEGF浓度达峰时间更早有关。  相似文献   
110.
Background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accounts for 60%-70% of all bladder cancer cases in China, when treatment consists of only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 (TUR-BT), recurrence and progresses in the bladder are observed in some patients. There are numerous reports of trials of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anticancer agents with the objective of lowering this recurrence ra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rophylac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irubicin (EPI), pirarubicin (THP) and 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a total of 189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4 through 2007 a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three treatment groups.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29 doses of EPI 30 mg/30 ml, patients in group B received 29 doses of THP 30 mg/30 ml, and patients in group C received 29 doses of HCPT 30 mg/30 ml, over a period of 24 months.Results The recurrence-free rate in the 2 anthracycline treatment groups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HCPT treatment group. 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the incidences of pollakiuria, pain on urination, dysuria, hematuria,and contracted bladd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A and B, but so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s A and B than that in group C.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EPI and TH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HCPT in the prevention of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