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94篇 |
免费 | 3145篇 |
国内免费 | 16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3篇 |
儿科学 | 536篇 |
妇产科学 | 132篇 |
基础医学 | 2103篇 |
口腔科学 | 681篇 |
临床医学 | 4355篇 |
内科学 | 2622篇 |
皮肤病学 | 405篇 |
神经病学 | 540篇 |
特种医学 | 1035篇 |
外科学 | 2557篇 |
综合类 | 9346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3987篇 |
眼科学 | 254篇 |
药学 | 4293篇 |
44篇 | |
中国医学 | 3213篇 |
肿瘤学 | 1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389篇 |
2022年 | 1022篇 |
2021年 | 1306篇 |
2020年 | 1163篇 |
2019年 | 631篇 |
2018年 | 626篇 |
2017年 | 942篇 |
2016年 | 720篇 |
2015年 | 1326篇 |
2014年 | 1743篇 |
2013年 | 2144篇 |
2012年 | 3045篇 |
2011年 | 3341篇 |
2010年 | 2850篇 |
2009年 | 2700篇 |
2008年 | 2679篇 |
2007年 | 2507篇 |
2006年 | 2246篇 |
2005年 | 1844篇 |
2004年 | 1247篇 |
2003年 | 908篇 |
2002年 | 665篇 |
2001年 | 564篇 |
2000年 | 463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MK)对哮喘小鼠IL-5mRNA、IL-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哮喘小鼠及孟鲁斯特治疗后哮喘小鼠骨髓细胞IL-5mRNA的表达及肺、骨髓、脾IL-5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孟鲁斯特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细支气管痉挛、粘液分泌等;亦可减少骨髓IL-5mRNA阳性细胞数(P<0.02),并使骨髓、肺、脾IL-5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不仅使肺部炎症显著减轻,也抑制骨髓细胞表达IL-5mRNA、IL-5蛋白,提示白三烯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合成来应答过敏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对123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中转开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中,盆腔严重粘连者7例,盆腔恶性肿瘤4例,其他5例。结论盆腔严重粘连和盆腔恶性肿瘤是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前、术中充分的病情评估可能有助于减少中转开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生长激素(G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人GH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2-GH-luc,然后转染入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中,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各种细胞因子。结果 生理浓度的IL-1β,TNF-β和IFN-γ,对Jurka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调节淋巴细胞GH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文简化版PAD情绪量表在京大学生中的初步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中文简化版PAD情绪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北京地区100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信度分析、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0.58和0.72;各项目与其所属维度的相关介于0.641-0.872之间(P〈0.01);三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为,χ^2/df=50.46,RMSEA=0.079,NNFI=0.90,NFI=0.92,CFI=0.93,GFI=0.95。结论:愉悦度和优势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激活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检测尿液中海洋硫酸多糖类物质聚甘古酯 (911)的电泳方法 ,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cetylpyridiniumchloride ,CPC)沉淀法提取尿液中 911,醋酸锌和醋酸钡两步电泳检测尿液中 911,同时测定回收率、电泳测定的检测限。结果 :实验证明该电泳法可以用于检测尿样中的 911原型物 ,911在尿液中的回收率约为 70 % ;水样中 911的检测限为 10 0 μg·L- 1,尿液中检测限为 2 5 0 μg·L- 1,超滤尿中检测限为 5 0 0 μg·L- 1,大鼠口服给药后可以从其尿液中检测到 911原型物。结论 :该电泳法是检测尿液中 911稳定、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性质特点。方法采用临床会谈、心理咨询、SCL—90、SAS、SOS等相关量表调查测评。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34例,首诊均作实验室检查培养,病原体检出率为零,体格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非病原体性症状诊断。结论此类“症状”实质上是患者因患性病导致心理障碍面出现的综合症,而“症状”并无器质性及病原体因素,医务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解除患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复吸行为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实验动物戒断及复吸期间操作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自身给药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绑缚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熄灭期(3d)做相应处理,d4吗啡引燃(2mg/kg体重),观察动物熄灭踏板数(LPE)、复吸踏板数(LPR)。结果 模型对照组观察到典型熄灭-复吸曲线(ERC);绑缚对照组该曲线发生变异,主要是缩短了熄灭的过程;针刺治疗组彻底改变了熄灭-复吸曲线的形状,使熄灭反跳现象消失,但复吸值变大。以吗啡平台期平均踏板数(ALPP)为基准值,各组间熄灭平均踏板数(ALPE)和复吸踏板数(LPR)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自然戒断,针刺及绑缚在熄灭期间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渴求效果,且针刺比绑缚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短期(3d)的针刺治疗未达到抗短期复吸(d4)效果。更多结果有待后续观察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