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8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05篇 |
口腔科学 | 300篇 |
临床医学 | 189篇 |
内科学 | 129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69篇 |
特种医学 | 71篇 |
外科学 | 144篇 |
综合类 | 458篇 |
预防医学 | 181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81篇 |
中国医学 | 109篇 |
肿瘤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本院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7例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术(CA)和颈动脉IVUS检查,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在IVUS指导下支架植入,并观察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CA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1处,偏心性狭窄9处,向心性狭窄12处;IVUS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2处,偏心性斑块17处,向心性斑块5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66.9±11.2)%与(53.5±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89.2±12.9)%与(76.1±13.1)%(P<0.05).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0处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均获成功.结论 对于CA显示的狭窄病变,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估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43.
姜黄素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ASMCs.CCK-8法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PDGF加姜黄素处理的ASMCs A150的光密度值,以观察PDGF诱导的增殖和姜黄素的抗增殖作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1.04±0.12)比较,CCK-8法检测给予PDGF 2 d后,10ng/mL PDGF组(1.16±0.14)和50 ng/mL PDGF组(1.30±0.15)的A150的光密度值均显著增加.P<0.01.给予姜黄素处理12、24和36 h后,与对照组比较,11.25μmol/L组(21.57%、43.55%和65.99%)、16.88μmol/L组(39.64%、57.44%和77.80%)和25.3μmol/L组(44.50%、53.68%和92.68%)的细胞平均抑制率均增加显著,P<0.05.姜黄素(25μmol/L)加PDGF(25 ng/mL)处理20、40和60 min后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姜黄素对增殖的ASMCs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了ERK1/2的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4.
早期梅毒6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3.14∶1,二期梅毒患者267例,男女比例为1∶1.88;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单发性皮损占87.80%,两个以上皮损占12.20%;潜伏梅毒仅占10.10%,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梅毒再感染只占0.89%。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0.89%,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正确判断血清学结果,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ROI)技术半定量计算纹状体 /小脑、尾核 /小脑和壳核 /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 ,分别代表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水平 ,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及其组成部分的DAT功能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应区域DAT功能进行比较 ,并对帕金森病患者患侧肢体对侧和同侧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1.5 5± 0 .16,1.46± 0 .14 ,1.80± 0 .0 4,P <0 .0 5 ,P <0 .0 1) ,并以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尾核DAT功能降低 (2 .2 0± 0 .0 5 ,1.88± 0 .3 8,1.62± 0 .2 2 ,P <0 .0 5 ,P <0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壳核DAT功能降低 (1.92± 0 .10 ,1.61± 0 .15 ,1.43± 0 .2 0 ,P <0 .0 1,P <0 .0 0 1) ,且以患侧肢体对侧壳核DAT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5 )。所有受检者在显像过程中及显像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有助于临床早期诊 相似文献
46.
Jadad量表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在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系统评价中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评价工具(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方法:以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中的作用为例,在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对检索结果分别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列表分析。结果:纳入的37个RCT中,以Jadad量表评价,应排除23个低质量RCT;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应排除7个具有"High bias"的RCT。但产生差异被Jadad量表评价为低质量的16个RCT中,绝大多数是未描述盲法和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并不影响这些RCT的质量,可纳入到系统评价中。结论:为了提高系统评价的质量,尤其是开放式RCT,建议使用合理的RCT评价工具,推荐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球结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及安全性,旨在探究适合骨科手术术后引流的最佳引流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8月来我院行脊柱手术和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引流法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引流失血、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肿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较对照组83.33%(50/60)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12/60),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引流失血等并发症概率为6.67%(4/60),远偏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较常规引流方法效果好,其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50.
Yuan-yuan Zhang Wei Shen Lian-cheng Zhang Zhi-yuan Pan Chao-liang Long Wen-yu Cui Yan-fang Zhang Hai Wang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4,35(9):113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