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74篇
  免费   6485篇
  国内免费   3496篇
耳鼻咽喉   733篇
儿科学   1106篇
妇产科学   567篇
基础医学   7464篇
口腔科学   1242篇
临床医学   8137篇
内科学   8763篇
皮肤病学   1279篇
神经病学   3235篇
特种医学   3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271篇
综合类   13504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6831篇
眼科学   1163篇
药学   8238篇
  73篇
中国医学   4934篇
肿瘤学   4635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955篇
  2022年   2435篇
  2021年   3197篇
  2020年   2386篇
  2019年   1729篇
  2018年   1933篇
  2017年   2005篇
  2016年   1941篇
  2015年   3114篇
  2014年   3869篇
  2013年   4510篇
  2012年   6508篇
  2011年   6857篇
  2010年   5130篇
  2009年   4507篇
  2008年   5240篇
  2007年   5072篇
  2006年   4233篇
  2005年   3577篇
  2004年   2627篇
  2003年   2278篇
  2002年   1842篇
  2001年   1539篇
  2000年   1373篇
  1999年   849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多肿瘤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120例乳腺癌组织中多肿瘤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p53、转移抑制基因(mn2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多药耐药蛋白(MRP)],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p53、bcl-2的表达在不同乳腺癌激素受体状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ER、PR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53在ER(-)、PR(-)的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在ER(+)、PR(+)的乳腺癌中呈现低表达(P<0.01);而bcl-2则相反(P<0.01).bcl-2的表达与月经状态有关,在绝经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绝经后乳腺癌(P<0.01).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相关,在直径较大的肿瘤(>3 cm)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径较小的肿瘤(≤3 cm,P<0.01).结论 p53、bcl-2的表达与ER、PR的状态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两药药效进行比较,观测两药的作用特点。方法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两药对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向对数生长期的患者病理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150、100、50、10、0μmol/L),分别在用药后24、72、120h进行MTT法检测,将吸光度值(A值)换算为生长抑制率,根据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时间点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均显示很强的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但作用特点各有不同,维拉帕米在早期作用强于尼卡地平(P〈0.05)。而随时间延长,在3~5d时反而减弱,而尼卡地平则显示出较好的时间依赖性,在5d时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维拉帕米(P〈0.05)。结论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效不同,为两药联合应用治疗瘢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r)与离体心脏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分为2组:对照组(c),腹腔注射蒸馏水0.5ml24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脏保护液,4℃保存3h后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KH液2h;实验组(E)腹腔注射3.6%ZnSO4(1.5ml/ks)24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C组。测定心肌MT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NO、NOS的含量。结果 MT含量E组明显较C组增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E组明显低于C组(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E组与C组比较,光密度明显减弱(P〈0.01),E组与C组比较,NO、NOS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MT含量与凋亡细胞率呈负相关(r=-0.96,P〈0.01),与心肌组织中NO含量呈正相关(r=0.97,P〈0.01)。结论 心肌MT可增加心肌中NO、NOS的表达,减少再灌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双向Glenn(BDG)分流术在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55例具有Fontan术高危因素的复杂先心病作BDG术。高危因素包括:年龄<2岁,左和(或)右肺动脉狭窄,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房室瓣反流及体静脉或(和)肺静脉异位回流等。术前诊断包括单心室(53例)、右室双出口(4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9例)、纠正性大动脉转位(4例)、三尖瓣闭锁(9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1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7 例)、上下心室(7例)和法洛四联症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其中56例为内脏异位综合征(HS) (36.1%)。130例和25例分别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类型包括单侧BDG术(84例),双侧BDG术(52例),下腔静脉-肺动脉外管道BDG术(4例),半Fontan术(13例),右半Fontan术十左BDG 术(2例)。其他手术包括完全性肺静脉(TAPVC)(8例)和部分性肺静脉(3例)异位回流纠治术,房室瓣修复术(12例),肺动脉重建术(26例)。结果术后早期平均动脉氧饱和度由术前0.75±0.07升高至 0.86±0.05。手术早期病死率1.9%(3/155例)。结论 BDG分流术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尤适宜于无法行双室修复术,而又存在Fontan术高危因素病儿。HS手术时,术前诊断有无TAPVC十分重要,在作BDG术同时应行TAPVC纠治术。保留肺动脉前向性血流指征为BDG术后PaO2<30 mm Hg,SaO2<0.75,如SaO2>0.85则部分关闭肺动脉干。就医较晚的10岁以上病儿,行下腔静脉-肺动脉外管道BDG术不失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地塞米松对扩张皮瓣血运障碍的救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寻求扩张皮肤Ⅱ期手术形成皮瓣时出现血运障碍及防止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皮瓣出现血运障碍时,立即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4mg/kg,然后逐渐减量,术后6d停药。10d时观察判断皮瓣成活情况。结果35例出现血运障碍的皮瓣,经救治完全成活33例,大部分成活2例。成活后皮瓣色泽、弹性均好。结论及时用地塞米松是防止扩张皮瓣出现血运障碍及坏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金属卟啉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溶性金属卟啉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 3的光动力学杀伤作用,探讨金属卟啉的光动力 学杀伤作用抗肿瘤的机制。 方法:合成水溶性金属卟啉化合物5,10,15,20 四(N 甲基 4 吡啶基)锰卟啉四碘盐 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膜联蛋白/碘化丙锭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金属锰卟啉化合物 (0、0.1、1、10μmol/L)在不同时间(0、15、30、45min)的高压汞灯(40W)照射下,对PC 3细胞的生长活性和凋亡的 影响。 结果:锰卟啉浓度在0~10μmol/L、光照0~30min范围内,其对PC 3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和诱导PC 3 细胞的凋亡作用均随着浓度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剂量(10μmol/L)、高能量照射(光照45min)时主 要导致PC 3细胞坏死。 结论:水溶性金属卟啉化合物5,10,15,20 四(N 甲基 4 吡啶基)锰卟啉四碘盐的光动 力作用在体外能诱导PC 3细胞凋亡,有效杀伤PC 3细胞,其杀伤效果在锰卟啉浓度为0~10μmol/L、光照0~30 min范围内与锰卟啉的浓度和光照射剂量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卟啉的光动力学疗法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观察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为体内诱导MSCs分化为精原细胞奠定基础。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②通过动态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等鉴定MSCs;③用ELISA法检测MS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干细胞因子(SCF)等细胞因子的相对含量,与相应对照组比较;④取第3代M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对照组用基本培养液培养MSCs,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通过显微镜下动态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诱导结果。结果①获得纯化的MSCs;②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具有不断增殖的干细胞特性,HE染色细胞呈梭形,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较幼稚,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4、CD90呈阳性,从而鉴定了MSCs;③MSCs培养上清中IL6、IL8、G CSF、SCF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D29、CD117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不变,CD29、CD117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①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的MSCs;②  相似文献   
998.
中老年男性出现一系列雄激素部分缺乏的临床症状特别容易与抑郁和痴呆相互混淆,并因此而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了1例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患者反复被误诊为老年抑郁和痴呆,值得引起临床关注。造成误诊误治的原因主要包括对PADAM的含义不了解、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没有进行必要的专科检查和激素水平分析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犬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雄性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组(n=6)。静脉注射地西泮0.5 mg/kg、氯胺酮5mg/kg麻醉后, 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l·kg-1·h-1持续静脉滴注。麻醉后0.5 h等容量血液稀释组由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股静脉1:1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直至红细胞压积达25%。两组持续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10mg·kg-1·h-130 min,分别于输注2、5、10、15、20、30、31、32、35、40、50、70、90、120、150、180、240、300min采动脉血,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一周后两组均根据各自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60 min,分别于靶控输注5、15、30、45、60 min测定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游离浓度、脑脊液浓度及脑组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恒速给药时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血浆浓度降低,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与全身清除率均升高(P<0.05或0.01);靶控输注时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与血浆靶浓度一致,但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游离药物浓度、脑脊液浓度、脑组织含量及脑/血浆分配系数升高(P<0.05),脑/血浆分配系数与游离药物百分比[异丙酚游离浓度/(异丙酚游离浓度 异丙酚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0.87,P<0.05)。结论等容血液稀释提高了异丙酚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和全身清除率,降低了分布项系数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中枢药物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对性成熟雄性小鼠睾丸、附睾、输精管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8周龄雄性小白鼠随机均分为4组,饲养7d后,进行热应激处理,温度控制在(39±0.5)℃,时间分别为0.5、1和3h。应激后立即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GOT)含量。一侧附睾制备精子悬液,用于计算精子密度和顶体畸形率;另一侧附睾、睾丸、输精管用于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应激后,小鼠体重、睾丸系数、顶体畸形率变化不显著(P>0.05),附睾系数和精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GOT含量急剧升高(P<0.01)。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小鼠精子密度呈递减趋势,顶体畸形率呈上升趋势。应激时间最短的0.5h组小鼠体重、睾丸系数、附睾系数的降幅反而最大。免疫组化法观察发现,HSP70在性成熟小鼠睾丸、附睾、输精管中均有表达。正常状态下,HSP70在睾丸组织间质细胞中少量表达,应激后分布于间质细胞核,此外在精母细胞核与精子细胞核中也有大量分布;附睾中HSP70主要分布于主细胞质,基细胞和亮细胞中没有表达,应激后附睾体的纤毛细胞中也发现大量棕色颗粒;输精管中HSP70主要定位在基细胞质,主细胞中不表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70在睾丸、附睾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在输精管中的增幅不明显。结论:急性热应激对性成熟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造成了损伤;HSP70在睾丸、附睾、输精管中的表达与定位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提示其可能参与精子的发生与成熟;HSP70在应激状态下表达量大幅上升的作用可能在于保护细胞免受高热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