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3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428篇
内科学   335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312篇
综合类   102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1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23篇
  2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1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首次复发前后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法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 ,用 G分带技术研究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5例中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复发后的患者发生免疫表型变化 ,均涉及 CD3 4 抗原表达 ;CD3 4 抗原的表达与再诱导治疗结果呈负相关。 10 /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复发患者免疫表型发生改变 ,涉及 CD1 4 、CD1 5 、CD1 3 、CD3 3 、CD3 4 、CD7、HLA-DR等抗原 ;CD1 4 、CD3 3 、CD3 4 发生改变的患者再诱导治疗效果差 ;CD1 5 由阴性转为阳性的患者再诱导效果较好。 7例患者复发前后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4例出现主要的染色体核型改变 ,其中 3例为异常核型转为正常核型 ;染色体核型发生改变的病例再诱导治疗效果均较差。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复发后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均可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与再诱导治疗的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人卵巢颗粒细胞叉头框(forkhead box,Fox)基因和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不孕症患者126例,按照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63例,未妊娠组63例。回顾性分析取卵日成熟卵泡壁颗粒细胞 FoxO1、FoxO3a 和 FSHR mRNA 的表达,并对 FoxO1、FoxO3a、FSHR 之间及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组血清 E2水平高于未妊娠组(P<0.01);妊娠组优质胚胎数多于未妊娠组(P<0.01);2组 LH、P、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 FoxO1 mRNA表达高于未妊娠组(P<0.01);2组 FoxO3a及 FSHR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O1和 FoxO3a与FSHR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1、0.999(P<0.01i)。结论 FoxO1和FoxO3a参与卵母细胞质量的调节,其功能与 FSHR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倡导下,为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思维,将科研课题精心设计并移植到第二课堂教学中,依托学院开展的“预防论坛”形式积极参与打擂。该次有益的尝试为医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提高对科研的认知,培养高素质科研专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王铭  米雄 《医学综述》2011,17(23):3673-367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运用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阑尾根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以及小操作孔的应用。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施行无钛夹小操作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1.5 min,术后平均住院3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无钛夹小操作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的优点,可消除钛夹留置体内对患者心理及磁共振检查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周期数与临床结局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96个IUI周期的病例资料,比较治疗周期次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625例患者行2196个IUI周期,有329例获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5%,夫妇累积妊娠率为20.2%。第1、第2、第3、第4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2%、14.9%、12.9%、0.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4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7%、10.1%、8.9%、6.3%,累积妊娠率分别为19.7%、20.2%、26.7%、25.0%。两两比较分析显示1个周期组与2个周期组及3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治疗中适当增加助孕周期数可以增加累积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遴选出一套衡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应用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临床评估SPECT应用状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咨询45位专家,遴选SPECT应用质量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设备性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人机工程学在脑外科手术辅助支架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根据脑外科医生手术的特点,按环境舒适性、作业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观测、设计和制作.结果:设计了脑外科手术辅助支架,使人-机-环境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结论: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在结构上体现出方便、舒适、安全和效率的人机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B组采用循证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量表、SDS量表及SCL-90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的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明显的不良情绪,干预后B组的SAS量表、SDS量表及SCL量表的评估结果要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不良情绪,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9.
脑梗死并发Cushing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ushing溃疡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病情相似的单纯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同时测量凝血四项水平。结果两组Hp—IgG阳性率及血浆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FIB)外无明显差异。结论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ushing溃疡的发病率,亦可影响FIB水平。  相似文献   
7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相关基因(IMP、VIM、GIM、SPM、OXA、GES)、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采用Etest试验观察氰氯苯腙(CCCP)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研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8.0%~54.0%,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0%~29.0%;对美罗培南29.0%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检测到IMP阳性率17.6%,oprD2阳性率2.9%,其余耐药基因未检测到;当CCCP存在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4个浓度梯度,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占11.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但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不是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