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0篇 |
免费 | 295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24篇 |
口腔科学 | 116篇 |
临床医学 | 337篇 |
内科学 | 278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86篇 |
特种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265篇 |
综合类 | 786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53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35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60篇 |
肿瘤学 | 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CD44(+)/CD24(-) cell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stem/progenitor cell features. However, the status of this phenotype cells in normal,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issues has not been studied, and the clinical correlation of this subpopulation in breast cancer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these cells in a series of normal,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issues and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to the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rcinoma and convention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Double-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DIHC) of CD44 and CD24 was performed on 30 normal breast tissues, 30 breast fibroadenomas (FA), 60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s (IDC), and 3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MCF-7, MDA-MB-468, and MDA-MB-231). In the normal breast tissues and FAs, three phenotypes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CD44(+)/CD24(+), CD44(+)/CD24(-), and CD44(-)/CD24(-) cells. In the IDCs, CD44(-)/CD24(+) cells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phenotypes. The strong positive rate (+++, incidence >60%) of CD44(+)/CD24(-)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normal breast tissue, FAs to IDCs (0.0%-->6.7%-->21.7%). However, the CD44(+)/CD24(-) cells didn't correlate with ages of patients, lymph node metastasis, tumor size, molecular subtyp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R, PR, HER-2, PS2, Bcl-2, nm23. The proportion of CD44(+)/CD24(-) cells in MCF-7, MDA-MB-468, and MDA-MB-231 was about 1, 5, and 8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D44(+)/CD24(-) cells are transit progenitors and have no association with the molecular subtype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IDCs.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将传统的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在具有可编程管线的图形处理器(GPU)上重新实现,将耗时的三线性插值和采样过程放在GPU上进行,提高重建速度.方法:首先将体数据和传递函数映射为纹理并将其载入到显存,接着通过对顶点着色程序和像素着色程序的编写将光线进入点、离开点的计算以及图像的合成运算移入GPU中,最后通过调整传递函数来实现不同的绘制效果.通过使用渲染到纹理技术,将绘制的中间结果保存到纹理,并以此来避免使用着色器的动态分支功能.结果:与传统的光线投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可快速重建出质量较高的图像.结论:实验表明,在同等绘制质量的前提下,该方法的绘制速度显著提高,能够满足医学影像可视化的实时交互需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磁共振联合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与变性子宫肌瘤。方法:回顾性分析ESS患者19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36例。分析患者磁共振直方图(T2WI肿瘤最大层面直方图)及彩超检测结果特征,并对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ESS患者与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近似,但各具特征;ESS患者年龄更高,绝经女性所占比例更高,且肿物最大直径相对更大。超声检测肿瘤基本特征可见,ESS患者肿瘤边界模糊的比例更高,以中强度回声为主,瘤体结构多为实性,血流丰富,红色样变比例也较高。对比之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回声多为低强度,肿瘤结构多为其他结构,血流稀疏,脂肪样变比例相对更高。同时,受试对象MRI检测T2W1肿瘤最大层面直方图相关参数,在ESS患者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中可见在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以及几个不同的百分位数(P1、P10、P50、P90)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方图(P50)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效力最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与其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复原力问卷、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08名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408名乳腺癌患者中有焦虑问题的198人,占调查人数的48.3%;有抑郁问题的155人,占调查人数的38%;②家庭复原力各维度分及总分与焦虑呈现显著负...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构建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PI-2a亚单位重组抗原AP1-AP2-BP,并制备其多亚单位抗体,为后期研制新型免疫疫苗和检测试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延伸PCR技术构建了AP1-AP2-BP三联基因,并将该串联基因进行转化,诱导,表达,纯化,并将纯化蛋白制作为抗原,对家兔免疫,制备多亚单位抗体,并通过亲和层析的方式从免疫后的血清中获得纯化的IgG,完成多亚单位抗体的制备。结果 AP1-AP2-BP三基因串联重组工程菌株通过诱导、表达,对产物亲和层析等方法获得的纯化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5 kDa,其含量达到3.3 mg/mL,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经间接ELISA可知,经过4周的免疫抗体的滴度已达到1∶5 600的水平。通过 Protein A280测量数据表明,纯化后的IgG的含量高达9.1 mg/mL。结论 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的菌毛岛屿AP1-AP2-BP三基因串联重组工程菌经诱导、表达后获得的纯化蛋白AP1-AP2-BP多亚单位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制备相应多亚单位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多价抗原,同时为将研制新型工程疫苗及检测试剂提供了科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一个连续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retinaochoroidal colobom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分析.方法 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患.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选取位于全部染色体上的398对微卫星标记物,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经ABI3130型遗传分析仪,Genescan收集数据,Genotyper进行基因分型,Linkage软件计算两点Lod值.结果 在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取得最大的Lod值,其Lod值为3.01.进一步在D2S2382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D2S301-D2S2244-D2S163与家系中所有患者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 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4-2q35之间的3.80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296例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131)I治疗前后行脑电图(EEG)检查,其中138例同时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前EEG异常率68.9%(204/296),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增快,β活动增多、波幅增高,出现散在及阵发性θ、δ活动。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27% (80/296)。93%(128/138)血流速度增快,76%(105/138)搏动指数增高,57%(79/138)伴有血管杂音。治疗后EEG异常率下降到15.2%,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降低,血管杂音消失。结论:EEG和TCD是客观评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变化的敏感指标。脑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滋养层细胞PCNA和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取正常早孕流产和自然流产病例各20例的绒毛组织,光镜观察绒毛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3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细胞滋养层的增殖指数较对照组降低,而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的凋亡指数却明显升高。结论凋亡蛋白酶caspase-3可能参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