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91篇 |
免费 | 2107篇 |
国内免费 | 13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1篇 |
儿科学 | 283篇 |
妇产科学 | 146篇 |
基础医学 | 1457篇 |
口腔科学 | 534篇 |
临床医学 | 2298篇 |
内科学 | 1796篇 |
皮肤病学 | 219篇 |
神经病学 | 328篇 |
特种医学 | 1061篇 |
外科学 | 1608篇 |
综合类 | 5882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2268篇 |
眼科学 | 199篇 |
药学 | 2251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2274篇 |
肿瘤学 | 10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817篇 |
2021年 | 1027篇 |
2020年 | 854篇 |
2019年 | 455篇 |
2018年 | 423篇 |
2017年 | 637篇 |
2016年 | 488篇 |
2015年 | 866篇 |
2014年 | 1102篇 |
2013年 | 1361篇 |
2012年 | 1928篇 |
2011年 | 1975篇 |
2010年 | 1762篇 |
2009年 | 1547篇 |
2008年 | 1626篇 |
2007年 | 1568篇 |
2006年 | 1244篇 |
2005年 | 935篇 |
2004年 | 745篇 |
2003年 | 625篇 |
2002年 | 451篇 |
2001年 | 369篇 |
2000年 | 292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 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炎控制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1月至 2017年 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120例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 B组、对照组,每组 40例。对照组仅在 24 h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A组在进行卫生宣教基础上,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 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3个月时进行牙周维护干预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 3个月、 12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后 PD、AL、PLI、BOP值均明显低于基线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期间 PD、AL、PLI、BO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别为(0.40±0.03)比(0.45±0.05)mm、(0.30±0.02)比(0.25±0.03)mm、(0.49±0.05)比(0.39±0.04)、(23.51±2.11)%比值分,(13.22±1.36)%;B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值分别为(0.44±0.05)比(0.47±0.06)mm、(0.66±0.07)比(0.61±0.06)mm、(0.48±0.05)比(0.36±0.04)mm、(22.81±2.11)%比(12.06±1.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PD、AL的改善值明显高于 A组(P<0.01)。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时间变化无差异(P>0.05)。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基线(P<0.01)。 B组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的改善程度优于 A组(P<0.01),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 B组 PD改善> 0.5 mm病人的空腹血糖分别为(0.65±0.04)mmol/L、(0.69±0.10)mmol/L,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 A组、 B组 PD改善>0.5 mm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0.74±0.11)%、(0.84±0.12)%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结合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牙周炎状态有明显的优势,治疗 3个月时再进行牙周维护干预的效果更佳。牙周干预能够明显控制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的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ly disease,COPD)康复期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月接受治疗的超高龄COPD缓解期患者45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观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呼吸操训练3-6个月后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有效的改善超高龄COPD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993.
高频电刀在髓室底穿孔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应用于髓室底穿孔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总计48颗恒磨牙,其中26颗用高频电刀去除穿孔处肉芽组织(A组),22颗用圆钻或刮匙去除穿孔处肉芽组织(B组),最后用玻璃离子修补髓室底穿孔。结果追踪观察2年。A组患牙:2年后的成功率为92.3%;B组患牙:2年后的成功率为72.7%。结论将高频电刀应用于髓室底穿孔的修补,可以达到提高修补成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病(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vs57.1±32.2vs26.0±22.1vs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Hg vs(48±11)mmHg,PPI为0.413±0.06vs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坎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以不同顺序同步或序贯给药对于不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同步、不同序贯疗法(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或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对于A431、A549、SPC-A1及NCI-H292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给药顺序下A549及A43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两药联合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不同细胞株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对比单药组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4种细胞株中均有增强;同步组及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组对比单药组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A549、SPC-A1、NCI-H292细胞株中均有减弱,表现出拮抗作用.而在A431细胞株中有所增强,表现为协同作用;设置一定的给药间期可削弱这种拮抗或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两药联合时细胞凋亡情况在A549细胞与A431细胞中存在明显差别.结论 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的相互作用随细胞株不同而有差异,且与序贯给药的顺序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通过比较心、肾组织中ACE2的表达,探讨代谢综合征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肾器官损害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MS组(n=10).MS组给予10%的果糖水喂养6周后,检测Lee指数、体脂、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游离脂肪酸(FFA)、血浆和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检测大鼠心、肾组织ACE2的表达. 结果:MS组大鼠血压、TG、TC、LDI,C、体脂、OGTT及Lee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SI、FFA、HDL-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S大鼠模型制造成功.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肾组织中ACE2mRNA表达下调,ACE2蛋白的表达也下调;而MS组心、肾组织之间ACE2 mRNA和ACE2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0%的果糖水喂养6周可成功建立MS大鼠模型;MS时心、肾组织的损伤可能与ACE2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防反流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于X线透视下先扩张狭窄段,再用食管支架输送器推送、释放装置有防反流瓣膜的带膜食管支架.结果:32例食管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术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显著改善.本组随访1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征象,术后11个月3例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征象,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置入防反流食管支架能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单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在封堵器盘片上对称部位缝上金属钽颗粒为X线下显影标记,右侧盘片尾部设计一环形小襻供配套输送系统钳夹输送。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相关力学性能,行体外降解试验,测定封堵器盘片支撑力和质量衰减情况。结果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包括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尾部环形襻极限拉力、左侧盘片支撑力皆满足经导管输送的封堵力学要求。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可吸收封堵器8周内结构和形状仍保持不变,12周时PDO丝出现断裂、崩解,盘片结构不完整。左侧盘片支撑力在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下降(分别降至88.6%和85.3%)。封堵器质量最初4周下降不到1%,6周以后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的VSD封堵器满足经导管植入体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非重复病原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0株血培养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306株(45.67%),革兰阳性球菌329株(49.11%),真菌35株(5.2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88%)、大肠埃希菌(19.4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98%)。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耐药率为0~20.34%)高。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属除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27.27%;耐药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属。血培养真菌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8%)及白假丝酵母菌(1.79%)。结论早期送血培养做病原学检查,重视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并加强监测,可及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