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前瞻性评估兔VX2肺种植肿瘤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灌注检查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方法 10只肺种植肿瘤新西兰大白兔间隔24 h行两次CT灌注检查(常规剂量120 kV,100 mAs;低剂量120 kV,50 mAs),分别测量肿瘤体积、最大径、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Pat-lak R方程(PatRsq)及Patlak残差(PatRes)。使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法分析2组CT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两次CT检查所有的CT灌注参数均显示较好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显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49(P〈0.05),个体间变异系数(WCV)为10.68%~29.52%。Bland-Altman图显示所有的CT灌注参数均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兔肺VX2种植肿瘤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心率对老年人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老年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检查时心率不同分为三组:A组58例,心率70次/min,平均64次/min;B组55例,心率70~79次/min,平均74次/min;C组24例,心率80~88次/min,平均85次/min。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RCA、LM、LAD、LCX)的CT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按照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3分以上认为图像质量合格,达到诊断要求。结果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比率分别为:A组96.6%(224/232),B组92.7%(204/220),C组83.3%(80/96)。经χ2检验,A、B两组之间图像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8,P0.05)。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在一定程度内适当放宽对心率的要求(≤80次/min),图像质量仍可基本满足诊断需要,是一种筛查老年人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4.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率为100.0%,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3.8%(21/48)、91.7%(44/48)、66.7%(32/48)。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估Thin-MIP不同重组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的显示能力,优化肠系膜血管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图像后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肠系膜血管MSCTA检查正常的患者60例,原始图像进行3种Thin-MIP方式重组,两位经培训的中高级医师独立观察,统计4种重组模式显示空肠?回肠?回结肠和中结肠动脉的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显示能力,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空回肠动脉9~13支,平均10.2支,回结肠动脉1支,中结肠动脉1支?回结肠动脉显示3级及以上分支联合冠状位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但连续性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冠状位显示中结肠动脉?空回肠动脉的分级数及连续性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结论:常规冠状位联合斜冠状位Thin-MIP能够完整显示回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和空回肠动脉及其分支,为小肠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可作为后处理常规?  相似文献   
56.
基于PACS/RIS的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7年1月建成全影像科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及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以来,以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为科室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室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材料与方法1.1使用设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究颅底卯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将卯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本13例(26侧),进行靶点验证穿刺。结果:发现在头颅侧轴位片上,中颅凹骨骼在卵圆孔前后方各形成一条弧形线影,分别与卯圆孔前后缘相连(简称中颅凹弧形线),卵圆孔正好位于两弧线相交点。在平片组卵圆孔前后两线的相交点可清晰分辨。74侧例标本卵圆孔显示最佳时,球管所倾斜的角度分别在30~39°(34.50±2.06),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34.02,34.98),左右两侧进行了配对t检验,得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0.05);26侧例标本靶点验证,卯圆孔穿刺成功率100%。结论:利用“中颅凹弧形线”这一骨性标志,可在头颅侧轴位准确显示颅底卵圆孔。使用此定位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观察、准确穿刺卯圆孔。  相似文献   
58.
祁荣兴  李敏  龚沈初  黄胜  崔磊  何书   《放射学实践》2012,27(8):840-843
目的:评价不同医师在R-R间期不同相位窗对64层螺旋CT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搜集23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钙化积分图像收缩期相(R-R间期20%~35%相位)和舒张期相(R-R间期65%~80%相位)的EAT体积。比较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对EAT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所测得EAT体积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相同医师不同相位窗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4.326,3.794)、(-2.679,3.781);而相同相位窗不同医师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收缩期相位窗(-6.205,7.480)、舒张期相位窗(-4.425,7.334),舒张期相所测95%一致性界限范围要小于收缩期相。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EAT定量时,EAT体积的测量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其中舒张期相进行测量可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上、下消化道分组法,观察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与消化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分析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89例消化道穿孔中85例出现游离气体,其中18例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积聚.18例具有ELAB征的穿孔患者脏器定位(按照精确定位法)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性为94.4%(17/18).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在大体定位(上、下消化道分组法)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4.2% (66/89)、68.5%(61/89)、84.3% (75/89).结论 多层螺旋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0.
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 (Volvulusinintestinalmalro tation ,VIM)是婴幼儿肠扭转的常见原因 ,成人发病少见。国内文献较多的是婴幼儿VIM的报道 ,对成人发病的症状、诊断仅见个案报道。 1 998~ 2 0 0 1年间我院经手术证实VIM 5例 ,探讨CT对成人VIM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文VIM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3~ 72岁 ,平均 64岁。临床病史 :5例均以急腹症不能缓解就诊 ,并有腹痛反复发作、改变体位后缓解的病史 ,病程 3~ 5年不等。无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影像检查 5例均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