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株对不同化疗药物、α 干扰素及其相互配伍的敏感性。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 (MGC80 - 3)中加入不同配伍及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和α 干扰素 ,作用一定时间后 ,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不同配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的相对抑制率明显增高 ,尤其以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 3药联合作用的抑制率最高 ;随药物剂量的增加 ,各组的抑制率有所增高 ,α 干扰素与化疗药物合用时 ,有协同抑制作用 ,尤其在先用α 干扰素 2 4小时后 ,再加用化疗药物 ,抑制率明显增高。结论 联合用药化疗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加用α 干扰素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尤以先用α 干扰素后 ,再联合用化疗药 ,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与SK-BR-3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后,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逐渐增加,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也逐渐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乳腺癌SK-BR-3细胞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细胞凋亡率(15.09%)明显高于对照组(3.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79,P=0.003)。结论二甲双胍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诊治乳腺不可触及可疑微小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7例乳腺高频超声或钼靶X线摄片发现的单发可疑乳腺癌微小病灶患者,在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使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将病灶完全切除,继续扇形扩大切除周围超过1 cm边缘的乳腺组织送检。结果病理确诊为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行保乳手术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11例获阴性切缘,1例为阳性切缘。术后穿刺创道及微创切口均未发现癌细胞残留。12例恶性病灶者平均随访18(2~34)个月,25例良性病灶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3~12)个月,彩超随访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准确、可靠,可作为切检临床不可触及可疑乳腺癌微小病灶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6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同期60例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16.8±9.6)ml与(24.9±14.2)ml,t=-2.427,P<0.05],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96.4%)明显高于传统组(16.7%)(x2=74.508,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患者皮肤淤斑、红肿、创面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均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损伤、无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出血少、切口小、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利用腋下溶脂、抽脂术对乳腺癌开放性手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的效果。 方法: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先采用溶脂、抽脂术观察组(29例)和未采用溶脂、抽脂术对照组(31例)对肋间臂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评估两者预防肋间臂神经损伤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1例在溶脂过程中直接损伤肋间臂神经,1例溶脂不理想,致手术时误断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中8例误伤肋间臂神经。 结论:在开放性乳腺癌手术中先行溶脂、抽脂术以行保护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有效的,如术者能在熟练掌握该技术。  相似文献   
26.
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甲状腺手术430例,包括超声刀手术(超声刀组)230例,传统手术(传统组)2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为(51.94±3.84)min,传统手术组为(90.88±4.55)min,平均缩短38.9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为(10.20±1.49)ml,传统手术组为(44.90±4.78)ml,平均减少34.7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手术切口位(4.21±0.86)cm,传统手术组为(9.76±1.10)cm,平均缩短5.55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可明显缩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2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发现左臀部肿胀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臀部肿胀,无明显疼痛及不适感,不发热,局部无发红、无破溃,无外伤史,左下肢无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活动无明显异常.既往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未及包块,肝脾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情况:左侧臀部明显肿胀,深部可扪及一肿块,表面尚光滑,质软,活动差,无压痛,大小约15 cm×10 cm×9 cm,边界欠清,肿胀处可见皮肤浅表静脉扩张;右侧臀部无肿胀,双下肢活动正常,无水肿及静脉曲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通路分子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7-05-1020120910,接受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除外)〉2个周期、化疗后可手术的113例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及手术标本中MAPK的表达情况及其磷酸化状态(pMAPK)变化,分析分子表达及其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20例(17.7%),其中病理完全缓解14例(12.4%),部分缓解60例(53.1%),疾病稳定30例(26.5%),疾病进展3例(2.7%)。中位随访37.2个月(8~72个月),复发转移事件60例,总死亡事件32例,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3%,总生存率为67.6%。空心针标本MAPK和pMAPK的阳性率分别为81.4%(92/113)和69.9%(79/113);手术标本中pMAPK的阳性率分别为78.8%(89/113)和43.4%(49/113)。MAPK表达水平于化疗后未发生明显改变,pMAPK发生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0±6.2)%,MAPK的磷酸化状态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31。单因素分析提示,MAPK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与化疗疗效有关x2=29.342,P=0.027。Cox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提示,MAPK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为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R=0.461,95%CI=0.262~0.813,P=0.009)和总生存率(RR=0.273,95%CI=0.121~0.618,P=0.002)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后MAPK磷酸化水平下降与化疗疗效相关,并且磷酸化水平下降是其独立的预后指标。但其确切的疗效预测及预后意义尚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9例患者中6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8 mm),随访1~8年,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5例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骨转移灶,另1例术后1.5年死于脑、肺及骨转移;2例行保乳术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宜采用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辅以全乳腺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30.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柯  冯铎  喻军  陶霖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33-143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采用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跃抑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1例手术治疗,均获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6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操作困难且易引起并发症,应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肠绞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