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从1979年Sontheimer等首次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描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LE以来,SCLE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综述了治疗SCLE成功的报告.一、避免受热一些患者由于受热而诱  相似文献   
42.
43.
44.
提取正常男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A组)及淋球菌组(B组).在0,3,8,12小时分别以荧光定量RT-PCR测定各组中性粒细胞中iNOSmRNA及淋球菌norBmRNA含量,用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与A组对比,B组中iNOS、norBmRNA表达及水平均升高;NO浓度在8小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P<0.05).而A组中各时间段iNOS、norBmRNA的表达及NO浓度无明显变化.B组norB表达与NO成正相关(P<0.01),而在norB上调后NO浓度逐渐下降.淋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引起的iNOS表达上升,并产生NO抵抗淋球菌,而淋球菌norBmRNA上调,可能与该菌抵抗NO攻击并在中性粒细胞中生存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65岁,一年前在左侧外踝下出现一绿豆大小的黑色结节,并逐渐增大,出现溃疡.  相似文献   
46.
张萍  陈萍  黎兆军  李定 《吉林医学》2013,(33):6933-6935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疤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5例疤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及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B组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B组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C组患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1次/月,连续12次;C组患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1次/月,连续12次。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62.22%、总有效率为88.89%;B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68.89%;C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31.11%、总有效率为64.44%。A组与B组、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201;χ2=7.5155,P=0.0061);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0,P=0.6547)。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疤痕疙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麻风患者误诊入院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误诊入院的6例麻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患者隐瞒病史、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警惕性下降和诊断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结论 在麻风已逐步进入低流行的情况下,提高医生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是防止麻风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梅毒患者合并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混合感染和隐性感染是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混合隐性感染,不仅易造成漏诊漏治,而且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也是性病预防和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了95例梅毒患者血清中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G、IgM抗体,旨在了解梅毒患者合并HSVⅡ感染的状况,现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梅毒组95例,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18~62岁,隐性梅毒11例,一期梅毒(硬下疳)30例,二期梅毒53例,三期神经梅毒1例。选择要求:①患者本人或配…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及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在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收集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腕部皮损及其周围皮肤活检标本,9例健康人腕部皮肤为对照,用逆转录PCR(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FABP5及DLD表达水平。 结果 RT-PCR显示,FABP5 mRNA及DLD mRNA表达在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腕部皮损、皮损周围皮肤、健康人腕部皮肤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显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FABP5 阳性染色范围和强度增加,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均有强染色;而皮损周围皮肤中角质层、颗粒层及棘层弱阳性染色,健康对照皮肤中仅有棘层和基底层弱阳性染色。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DLD 表达减少,仅在角质层和少数病例棘层表达;皮损周围及健康人皮肤表皮全层均有DLD阳性染色,胞核、胞质均呈深棕色。 结论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FABP5高表达可能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过程,而DLD表达下调提示存在能量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