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1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980篇
内科学   1007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2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9篇
综合类   2197篇
预防医学   1133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741篇
  6篇
中国医学   570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93年2月以来,我科采用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技术对EMA表达阳性的细胞进行了计数,对胃癌患者综合性治疗前后的阳性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3年2月~1994年6月在我科住院后查EMA表达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完全肠道外营养(TPN)添加维生素A、E、C对腹腔感染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 TPN)和治疗组(CLP TPN 维生素A、E、C),于0、1、3、5天观察血浆及肝组织中维生素含量、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维生素A、E、C及GSH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PN添加维生素A、E、C能改善腹腔感染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93.
醋氨酚对小鼠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黎七雄,孔锐,肖清秋,陈金和,王玉山醋氨酚(AP)为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治疗剂量较安全,但AP过量可使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文献报道AP主要是耗竭了肝内GSH而中毒[1]我们从酶学变化,肝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994.
经内镜诊断食管贲门疾病245例,占同期检查数的13.1%。恶性肿瘤与炎症等良性疾病比较,前者具有病程短,发病年龄多在50~69岁,有突出临床表现等特点.建议将进展期贲门癌在内镜下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浅表浸润型和弥漫浸润型4型。  相似文献   
995.
肺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烹调油烟等致病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y of 1:1 matched case-control for eighty-three cases of primary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seventy-one cases of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from urban districts of Nanjing. The result of condition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cooking oil fume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Its relative risk and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are 3.8138, 3.4466 and 51.56%, 60.99% respectively. Besides, smoking, family history of tumors, fuel types and keeping warm by coal stove in winter are selected as risk factors for lung squamo-carcinoma, while history of chronic bronchitis and family history of tumors are screened as risk factors for lung adenocarcinoma. Summary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for all five factors of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all three factor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re 99.47% and 76.6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6.
烹调油烟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职业暴露于烹调油烟的人群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分析,以探讨烹调油烟地机体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s)和微核(MN)为标志物,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标志物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暴露组为46名男性饭店厨师,对照组为28名男性饭店管理人员。结果:暴露组的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暴露组SCEs的平均值为7.37,对照组为4.17,协方差分析调整吸烟,饮酒等混杂因子后,两组SCEs仍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暴露组人群的SCEs水平随暴露年限的延长而升高,暴露组微核检出阳性率和微核细胞率分别为52.17%和0.23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6%和0.075%。结论:烹调油烟对职业暴露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早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PDEI)茶碱作为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主要药物已有5 0多年历史。现已明确[1] ,其作用机制包括 :PDE抑制 ,拮抗腺苷受体 ,刺激儿茶酚胺分泌 ,抑制炎性介质 ,诱导B淋巴细胞 (BC)凋亡 ,增加抑制性T淋巴细胞 (TC)的数量和活性等。表现为舒张气道平滑肌 ,强心 ,利尿 ,增强膈肌张力和增强免疫功能等。虽然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是确切的 ,但因缺乏选择性 ,对胃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副作用较大。随着对PDE同功酶的研究深入 ,同功酶选择性抑制剂逐步被开发并用于临床 ,产生了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分别对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进行肝总血流量(THF)和肝功能性血流量(FHF)的检测。结果对照组THF与FHF分别为(1256±198)mlmin和(1195±243)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各Child分级患者的THF与FH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8例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1周后FHF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529±109比833±166,P<001),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也有显著变化(838±192比763±192,P<005);10例患者行门奇断流术后1周FHF与ChildPugh计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结合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测量THF与FH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治疗弥漫型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弥漫型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行铜针留置术。结果:本组治疗26例,行治疗前后组织观察及术后3个月-4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6.15%。结论: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是治疗弥漫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腹腔感染与免疫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感染是外科治疗中的难点。虽然自有外科学以来,在消毒、灭菌等技术处理上都有所改进,可感染仍是外科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自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和磺胺药问世以来,临床应用已有60余年。虽然在不断地改进制剂与增加新品种,但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耐药菌株更增加了外科感染处理的困难性,因严重腹腔感染而致死的病死率仍在20%以上[1]。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感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已经了解到感染对机体的损害不是单纯由于细菌毒素引起,主要是随后发生的神经、内分泌与代谢的改变,也包含了多种炎症介质以及免疫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