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压迫后早期痛阈改变与神经损伤程度的联系。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正常组,假手术组,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假手术组模型制作过程和其它两个模型组相同,但不做神经压迫,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分别用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颈7脊神经15 min,制作神经急性压迫损伤模型。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 d测右侧前足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右侧颈7脊神经,HE染色病理分级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痛阈改变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以及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70 g压迫组术后1~7 d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180 g压迫组术后1 d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7 d明显升高(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病理变化,而70 g压迫组和180g压迫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损伤病理分级180 g压迫组高于70 g压迫组(P〈0.05)。结论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颈7脊神经后大鼠痛阈降低或升高,其机制可能与不同的压力导致不同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PSD-93误义寡核苷酸对照组(MS组)和PSD-93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F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还原,其余3组做CCI模型。各组于术后第4天、CCI大鼠出现热、痛敏阈下降后开始鞘内给药。F组、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1次/d)。MS组予PSD-93 MS ODN(5μg/20μL,1次/日)。AS组予PSD-93 AS ODN(5μg/2μL,1次/d),连续3d。于CCI术前1d,术后1,3,4,5和6d(T1-T6)选择注药后1h观察大鼠热敏、痛敏阈值。观察完毕后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CI术后第1-3天,各组大鼠的热敏,痛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CCI术后第4-6天,NS组和MS组大鼠的热敏和痛敏闽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F组(P〈0.05)。As组热敏和痛敏阈值高于NS组和MS组(P〈0.05)。但低于F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nNO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NS组、MS组和AS组表达高于F组。结论在大鼠CCI模型中,PSD-93 AS ODN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3.
新近在中国武汉集中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肺炎(新冠肺炎,WHO定名: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目前已累及25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2月13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63 946例,疑似病例10 109例,病死率2.06%。目前认为SARS-CoV-2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尚不能排除气溶胶和粪-口传播的可能。最新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具有非常高的传播效率(R0为3.77)。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疫情暴发期间外科手术的开展限于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外科手术时如何进行围手术期的防护,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和共识,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疫情期间共收治50例围手术期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例为术后确诊新冠肺炎,围手术期导致16名医务等相关人员感染;48例为术前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后未出现医务相关人员的感染。笔者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制定的隔离措施和防护经验,结合上述武汉市两所医院的病例资料,探讨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如何进行围手术期规范操作,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