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单侧腰丛神经阻滞患者股神经支配区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与阻滞效果的关系,探讨rSO2预测阻滞效果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80岁,ASA Ⅰ—Ⅲ级,根据是否阻滞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阻滞成功组(n=26)和阻滞失败组(n=5)。腰丛阻滞后15 min内连续监测股神经支配的股中段及远段区域的rSO2,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校正后,股中段和股远段分别记录为ΔrSO2-M和ΔrSO2-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O2预测股神经阻滞效果的诊断临界值。
结果 腰丛阻滞后15 min内阻滞成功组ΔrSO2-M和ΔrSO2-D明显升高(P<0.05),阻滞失败组无明显变化。ΔrSO2-M升高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明显高于ΔrSO2 D和针刺试验。ΔrSO2 M预测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85 (95%CI 0.742~1.000),临界值取6.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100.0%。阻滞后15 min,ΔrSO2-M联合针刺试验预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4 (95%CI 0.881~1.000)、88.5%和100.0%。
结论 rSO2变化可用于预测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是否阻滞成功。与针刺试验以及ΔrSO2-D变化比较,ΔrSO2-M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高。ΔrSO2-M联合针刺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应用寿胎丸对肾虚-黄体抑制大鼠流产模型孕激素受体(PRmRNA)在蜕膜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观察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模型)大鼠流产模型组(B组)与中药组(D组)之间PR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寿胎丸能够明显降低大鼠的流产率、增加胚胎,上调PRmRNA表达.结论:寿胎丸对肾虚黄体-抑制大鼠流产模型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通过上调PRmRNA表达起到补肾安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 SA)动物模型的影响,从免疫耐受调节的角度探讨槲皮素对SA的免疫机制。方法 将雌性CBA/J小鼠与雄性BALB/c小鼠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模型,为正常组,共6只;将雌性CBA/J小鼠与雄性DBA/2小鼠合笼交配建立SA模型,24只SA模型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屈孕酮组、低浓度槲皮素组、高浓度槲皮素组,每组6只。第1天起,地屈孕酮组[3.75 mg/(kg·d)]、低浓度槲皮素组[300 mg/(kg·d)]、高浓度槲皮素组[600 mg/(kg·d)]开始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助溶剂,1次/d。第14天,脱颈处死小鼠,计算孕鼠的流产率;ELISA法检测血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雌二醇(estradiol, E2)、孕酮(progesterone, P)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56+CD16+自然杀伤(nat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在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同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临床实习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的60名五年制麻醉系同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名。可视化组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对照组按照盲探解剖结构传统教学。比较实习同学臂丛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检查评分;实习同学对临床实习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结果可视化组掌握臂丛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的检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视化组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平台用于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实习同学对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和神经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理解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p300小干扰RNA(p300siRNA)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CCI+生理盐水组(CCI组)、CCI+转染试剂组(V组)和CCI+p300siRNA组(P组).于术后3~6 d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转染试剂或p300siRNA(siRNA 4μg溶于转染试剂)各20μl,2次/d,10μl/次,连续4 d.于术前1 d(基础状态)、术后1、3、5、7、9、11、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术后3、7、14 d时取腰段脊髓,测定p300蛋白及其mRNA、乙酰化组蛋白H3(Ac-H3)的表达.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CCI组、V组和P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300蛋白及其mRNA和Ac-H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P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300蛋白及其mRNA和Ac-H3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p300 siRNA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脊髓p300和Ac-H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围绕多元互动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学专业麻醉设备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案例,详细展示了麻醉设备学课前互动教学准备工作、线上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课堂外互动教学的延展和互动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整个实施流程。通过建立“主持人—嘉宾—观众” 模式,实现线上直播效果最大化;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360度具象化讲解,打通线上教学中上线不上课、学生无思考等痛点、堵点,推进线上教学质量、效率双提升。在后续教学实践中,还需在教师人才素质提升、高效人才团队搭建,以及教学实际应用价值评估体系建设等问题上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
“麻醉…本身并非是一种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方法,它只是使得矫正畸形、恢复或维持健康成为可能,它仅仅是有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手段。”(Beecher&Todd,19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CREB结合蛋白质(CBP)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 ~ 250 g,鞘内置管成功后5d时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组(NC组)和CBP组.NC组和CBP组制备模型后7d时分别鞘内注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RNAi-NC-LV)、CBPshRNA病毒载体(CBP RNAi-LV)20μl.于术前1d、术后3、5、7、10、12、14 d时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14 d时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CBP、乙酰化组蛋白H3/H4(Ac-H3,Ac-H4)、COX-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BP、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NP组、NC组和CBP组大鼠术后各时点术侧MWT和TWL降低,NP组和NC组大鼠术后14 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 mRNA表达上调(P<0.05),CB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CBP组术后10、12和14 d时MWT和TWL升高,术后14 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CBP表达上调导致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升高,脊髓神经元COX-2表达上调,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