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栀子果实干燥工艺优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栀子果实干燥工艺的优选研究,探索栀子果实干燥的最佳温度和最佳干燥时间,从而控制栀子的质量。方法:考察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栀子果实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质量分数为指标,考虑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采用单因素法优选栀子果实干燥工艺。结果:50℃干燥栀子,栀子果实中栀子苷含量较高且稳定;65℃以上干燥栀子,栀子果实中栀子苷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栀子果实的干燥工艺是:50℃干燥36 h,既快又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32.
覃鑫  黄锐  谢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12-213
目的探讨利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1例胫骨平台骨折按AO/ASIF分类,均采用标准胫骨平台入路(外侧髌骨旁切口)切开复位后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41例患者中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6个月,平均19.5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价采用Kolment标准,优良率为82.5%。手术复位越早功能锻炼越早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越好。结论解剖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提供牢靠的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是理想的选择;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3.
梁欣  黄锐  雷巧茹 《当代医学》2012,18(23):38-39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术对于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宫颈良性病变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应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有效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27例,有效1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建立长度为10mm节段性缺损,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植入一侧骨缺损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作为对照组,于第4、8、12周末,分别行大体、X线检查、组织学、电镜检测,观察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①大体观察、X线检查提示:实验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骨皮质不连续。②组织形态学: 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骨皮质连接完整,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少量新生骨形成,部分纤维组织填充③电镜检查:12周实验组材料基本降解,被新生骨组织替代。结论: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骨缺损修复能力较单纯羟基磷灰石好,具有确实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5.
背景:模拟微重力培养系统通过模拟细胞生存的体内微重力环境,使细胞承受较低的剪切力, 提高细胞内外、细胞间物质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细胞分化质量。 目的:观察微重力培养环境在构建组织工程模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采用自身对照;体内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比较,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及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 材料:3 周普通级龄新西兰兔1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 月龄新西兰兔48只用于体内验证实验。 方法:以纤维蛋白胶粉、凝血酶、氯化钙、抑肽酶、氨甲环酸制备纤维蛋白原支架。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 周,使之吸附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在微重力环境下三维立体培养3周。48只兔做软骨钻孔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每只兔4孔。实验分为4组,每组48孔,微重力培养组在孔内植入微重力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普通培养组在孔内植入普通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单纯支架组在孔内植入空白支架;空白组孔内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2,6,12 周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检测微重力培养环境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以及用组织工程学评分检测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软骨模块对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模拟微重力培养条件下构建的模块体外培养3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较多的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组织工程学评分显示微重力培养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 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环境对三维立体培养软骨细胞模块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BBC)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是多原发癌的一种类型.双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诊断及治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近7年来收治的12例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对我国现行的药物警戒体系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通过WHO发布的27个监测体系的绩效评价核心指标,包括10个结构指标,9个过程指标和8个效果评价指标,评估和分析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现状与差距。结果: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药物警戒体系,目前与WHO评价标准的主要差距表现在:(1)药物警戒课程教育及培训体系存在不足;(2)ADR表单中缺少对治疗无效及用药错误报告的分析;(3)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物警戒的主体责任程度不够;(4)缺少对于药物相关问题导致的人员健康以及经济损失的系统性评估。结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指标大多数与WHO的要求相符合。未来我国仍需从药物警戒教育培训、ADR报告的质量管理、药物相关问题的健康及经济损失报告以及自主信号挖掘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8.
背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为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完全再生修复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其降解速度的调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的:在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中引入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凝胶支架降解速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8-02/08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 材料: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及氯化钙制备纤维蛋白凝胶。 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幼兔的关节软骨制取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植于标准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改良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加入抑肽酶7 500,12 500,17 500 MIU/L及氨甲环酸15,20,25 g/L复合液)上,进行体外培养、扩增6周。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降解情况。 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时,标准组已完全崩解,改良各组体积尚不到原来1/2。培养6周时仍能保持其一定的外形,具有一定的厚度及弹性。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体外环境下均显著地减缓了纤维蛋白胶的降解速度,低于1 2500 MIU/L的抑肽酶和20 g/L氨甲环酸对软骨细胞的繁殖、表型的维持、基质的分泌无明显不良影响,而高于此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表型的维持和基质的分泌。 结论:通过调节纤维蛋白凝胶中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含量,可实现对纤维蛋白凝胶降解速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Copeptin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中的浓度进行检测,探讨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20例体检健康作为对照组者,所有标本均采用夹心ELSISA的方法对Copeptin进行检测,研究其在不同Fisher分级、脑内血肿、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脑梗死、GOS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copeptin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6.28±3.65)pmol/L vs(4.03±1.12)pmol/L)],Hunt-Hess分级Ⅲ~Ⅴ级、Fisher分级3级、合并ICH、GO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Copeptin平均水平明显增高,血管痉挛、脑梗死、动脉瘤的位置、性别对Copeptin的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Copeptin发病早期血液浓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
我院医疗队下乡期间,协同路南彝族自治县海邑乡属圭山民族医院,对该院管理的部分0—7岁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