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8月30日讯:2018年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对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等7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并对每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细分,提出共50项具体改革措施,其中明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重点攻关和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2.
正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深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精神为统领,建好建强中医药"国家队"。余艳红听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汇报,实地走访信息所、中药所、中药资源中心等二级院所,与老专家、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共81例,采集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组织学结果并收集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过程中病毒学指标动态下降情况,分析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因素。 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36.5岁。肝组织学活检提示,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54例(66.7%);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27例(33.3%);治疗24周病毒学应答患者63例(77.8%)。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等级、ALT水平及患者平均年龄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药物类型[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与患者病毒学应答无显著相关。 结论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异常(< 2 ×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患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水平显著相关,建议此类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以评价抗病毒指征及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检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优化治疗过程中血清IL-21表达水平,探讨血清IL-21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对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 方法检测25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优化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基线、12周、24周、36周、52周、64周、76周、88周和104周的血清并检测IL-21水平、HBV DNA定量、HBsAg、HBsAb、HBeAg、HBeAb和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分析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另选取15例HBV携带者、15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 结果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基线血清IL-21水平与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0、0.003);核苷(酸)类似物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优化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HBsAg、HBeAg、HBeAb均呈下降趋势,且HBV DNA水平及HBsAg浓度于治疗12周内下降速度最快,HBsAg浓度降低速度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慢。基线IL-21水平与优化治疗12~24周时的病毒量变化对数值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r =-0.55、P = 0.015),36周时IL-21水平与36~52周病毒量变化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r =-0.62、P = 0.001)。核苷(酸)类药物优化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IL-21浓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浓度在36周,为66.41 pg/ml,显著高于基线IL-21浓度(P = 0.001),治疗至88周及104周时患者血清IL-21水平恢复到基线状态。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IL-21浓度升高,优化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峰值与HBV DNA的抑制及HBsAg、HBeAg等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75~-6.00 D。患者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低眼),每组32眼,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双眼戴镜前以及戴镜后半年、1年、1.5年,2年的眼轴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双眼眼轴差值由戴镜前(0.46±0.24 mm) 下降到戴镜2年后(0.33±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8,P<0.001),高屈光度眼组戴镜2年后眼轴变化量(0.38±0.21)mm小于低屈光度眼组眼轴变化量(0.51±0.2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结论: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小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之间的眼轴差值,减少屈光参差量,可以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较高眼的眼轴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是改善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声诺维造影剂在乳腺超声造影中的应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声诺维对298例乳腺患者进行行超声造影,并配合相应的护理。结果 298例患者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良性病变205例,恶性病变93例。超声造影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2例患者出现静脉周围微红,1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结论应用声诺维造影剂行乳腺超声造影临床诊断率高,正确的注射方式、合适的注射剂量及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临床诊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夏睿  黄蓓  周桃  孔荣  方诗元  李守民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23-1024
目的 研究光敏剂PhotofrinⅡ对骨肉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光照条件参数。方法不同浓度梯度的Phot—ofrinⅡ孵育骨肉瘤细胞,He—Ne激光器照射后,使用MTT法测定骨肉瘤细胞的生存率。结果PhotofrinⅡ光动力作用于骨肉瘤细胞后,在浓度25μg/ml时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结论PhotofrinⅡ产生的光动力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从而为临床运用光动力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8.
卫平  邓小玉  黄蓓  陈剑平  李一圣 《药学研究》2022,41(12):791-795
目的 建立麻黄-桂枝药对中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丁香醛、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11个成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探讨单煎共煎对11个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麻黄桂枝共煎液、单煎液、单煎合并液为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8个苯丙素类成分和3个麻黄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11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100.92%,RSD≤5.85%(n=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麻黄与桂枝共煎时,8个苯丙素类成分煎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3个麻黄类生物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11个成分的含量测定,共煎对麻黄桂枝各自成分的溶出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价诊治效果,总结手术管理经验。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共执行TURP术187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28例纳入感染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因素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14.97%,病原学培养阳性78.57%(22/28),混合感染25例,检出菌株6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8.48%;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尿路症状,发热初始时间术后1日~6日,尿道刺激痛75.00%;感染组≥70岁比重、合并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术前导尿术、其它术后好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7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感染控制时间4~15日,未见死亡例,住院时间17~33日,平均(24.4±2.9)日。结论: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多为早发,混合感染高,影响因素众多,需做好预防,及早发现发热等尿路感染早期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90.
目的采用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对急性鼻窦炎进行治疗后主客观疗效评价。方法 66例急性鼻窦炎风热蕴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序贯组运用煎煮中药蒸汽熏鼻并口服中药治疗14天;中药组:采用与序贯疗法组相同的汤药煎药口服治疗14天。两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前需记录鼻塞流涕严重程度、鼻粘膜充血情况、头痛程度、嗅觉、局部有无压痛,并完成病情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评分以及鼻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所得图像采用MLK(Modofied Lund-Kennedy)内镜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待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需重新进行上述检查,完善评估以便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两组病例病情vas评分、snot-22评分、MLK评分、症状评分都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两组病例病情vas评分、snot-22评分、MLK评分、症状评分都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其中序贯组下降速度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情vas评分与症状评分、症状评分与Snot-22评分、MLK内镜评分与Snot-22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显示相关性显著。结论序贯组、中药组对于急性鼻窦炎的均有很好治疗效果。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在改善急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健康生存质量,降低MLK内镜评分方面优于口服汤药疗法。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认识与局部症状的感受存在一致性,患者局部症状的改善与患者整体健康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鼻内镜图像的改变可以客观的评价疗法对急性鼻窦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