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21篇
预防医学   311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207篇
  10篇
中国医学   22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2岁,已婚离异,高中文化.主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经B超检查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治疗约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自行停药,以后间断腹胀,因自感不重未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不同液体管理策略与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7-07~2009-06收治的42例ALI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依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及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60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第2天,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亦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L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8例)和常规治疗+CRRT组(B组,18例).B组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及治疗后2 h、1 d、3 d、7 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FiO2)、pH值及呼气末正压(PEEP),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 h即开始显著上升,EVLWI、Lac、PEEP则在治疗后1 d开始显著下降(P均<0.05);而A组pH值、PaO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PEEP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 d和治疗后3 d,均晚于B组,且两组相同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及PEEP,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哮喘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指导哮喘患儿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进行病情监测,与同期峰流速测定、哮喘专家评估的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比较,判定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的可信度;观察患儿参加哮喘病情监测后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结果与同期峰流速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趋同性和一致性(P0.01);患儿治疗依从性由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前的72.5%提高至96.3%(P0.01)。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是有效的哮喘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检测重症医学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危重住院患者的IAP,对于存在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患者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并根据其IAP值以及预后分为腹腔高压组(IAH组)、非IAH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IAP、腹腔灌注压(APP)以及血肌酐(Cr)等指标。结果共监测102例患者,其中30例(29.41%)发生IAH,4例(3.92%)发生ACS,死亡14例(13.73%);IAH组IAP、Cr显著高于非IAH组(IAP:15.12±2.78 mmHg比8.09±2.63 mmHg;Cr:133.48±88.69μmol/L比74.37±35.60μmol/L;P<0.05),MAP与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APP显著低于生存组(60.76±14.89 mmHg比72.51±15.76 mmHg;P<0.05),Cr则显著高于生存组(142.56±78.43μmol/L比85.66±43.72μmol/L;P<0.05),MAP、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常规监测IAP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IAH,改善脏器功能以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发展与人们的看病就医费用问题,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文章通过对目前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88.
紫菀毒性部位和款冬花配伍相杀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紫菀与款冬常被作为药对一同使用,有化痰止咳之效.前期研究显示紫菀具有一定毒性,而款冬与之配伍后具有减毒作用.本实验旨在确定紫菀的毒性部位,并找到款冬花与之配伍的相杀部位.方法 以小鼠急性毒性为指标,比较紫菀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毒性,选择毒性最大的提取物筛选紫菀的毒性部位;将款冬花不同溶剂提取物与紫菀提取物配伍,选择减毒效果最佳的提取物,通过配伍实验确定款冬花有效降低紫菀毒性的部位,即相杀部位.结果 紫菀乙醇提取物的毒性大于水提物,且其毒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90%醇提物毒性最大;毒性部位追踪结果显示,除醋酸乙酯部位外其他3个部位均未表现毒性,说明其毒性成分集中.款冬花不同提取物与紫菀配伍后,30%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为显著;相杀部位筛选结果显示,水部位没有减毒效果,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效果相当.结论 紫菀的毒性部位为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款冬花的相杀部位为30%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89.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HPLC/DAD/MS)联用技术鉴定何首乌中同时存在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并分别测定其含量,同时考察二苯乙烯苷对光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UltimateX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离子阱质谱(IT-MS)鉴定出何首乌中同时存在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DAD检测器做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首次证实何首乌中不仅存在反式-二苯乙烯苷,还存在顺式-二苯乙烯苷。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分别在0.252~4.022μg(r=0.9999)和2.14~34.36μg(r=0.9993)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在生首乌和制首乌中的含量分别为0.058%,1.56%和0.027%,0.84%。光照条件下何首乌中的反式-二苯乙烯苷部分转化成顺式结构,但总含量不变。结论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将何首乌中的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分离并准确测定其含量,灵敏度高,光照条件下何首乌中的反式-二苯乙烯苷会部分转化成顺式结构。  相似文献   
90.
鹅掌草根茎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鹅掌草根茎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甲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皂苷;利用各种波谱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鹅掌草根茎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O-α-D-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