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囊性胶质瘤患者Ommaya管置入手术与颅钻孔引流联合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80例囊性胶质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与三维适形放疗实施治疗,试验组给予颅钻孔引流与Ommaya管置入手术实施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57.5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32.5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症状消失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性胶质瘤患者Ommaya管置入手术与颅钻孔引流联合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腺癌基因谱,探讨p53和KRAS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29例肺腺癌石蜡样本中26个常见肿瘤相关热点基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9例肺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KRAS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6个被检基因中发现6个基因发生突变,分别是EGFR(21/29)、p53(12/29)、KRAS(3/29)、ROS1(3/29)、ALK(1/29)和RET(1/29);EGFR突变多发生在19号(9/21例)和21号(10/21例)外显子上,2例发生在20号外显子上(其中1例在20和21号外显子上均有突变),1例发生在18号外显子上;p53突变位于6号(4/12)、4号(2/12)、5号(2/12)和8号(2/12)、7号(1/12)和10号(1/12)外显子上;KRAS突变均发生在2号(3/3)外显子上。29例中14例存在共突变,其中1例发生3种基因共突变(EGFR、KRAS、ROS1),13例发生双基因突变(10例EGFR和p53,1例EGFR和KRAS、1例EGFR和ROS1,1例p53和KRAS),12例发生单基因突变,3例未检出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p53阳性率为30.3%,KRAS阳性率为23.2%,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r=0.054,P=0.594)。肺腺癌中p5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亚型、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KRAS表达也与患者年龄、病理亚型、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KRAS在男性(36.4%)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女性(12.7%)(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并可发现共突变,EGFR突变多在19和21号外显子上,p53突变多集中在6、4、5和8号外显子上,KRAS突变多在2号外显子上,且KRAS突变更多见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疗基础上间断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联合泼尼松免疫治疗控制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阵挛症状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合并阵挛症状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肿瘤情况、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及预后等。随访截止至2017年3月1日。结果8例患儿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10.0-35.5个月(中位年龄17.5个月);出现阵挛症状至确诊后开始治疗时间为1.25-6.50个月(中位时间为3.60个月)。本组8例NB患儿均出现躯干及肢体阵挛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表现,其中合并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5例。患儿均初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或当地医院神经科。原发瘤灶位于双侧肾上腺、骶前区各1例,单侧肾上腺、腹膜后、纵隔各2例。影像学检查显示仅1例原发瘤灶直径〉5 cm。除1例存在肿瘤局部椎体侵犯外,其他7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病初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4例;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例,但均〈500 IU/L。8例患儿中,6例肿瘤病理类型为NB,其中分化型4例,分化差型2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2例,其中结节型1例,混杂型1例。肿瘤N-MYC均无扩增。临床分期:Ⅱ期5例,Ⅲ期3例。临床分组:中危组7例,低危组1例。除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诊治不规律,阵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目前除失访外,其余患儿均在系统化疗基础上给予间断HD-IVIG冲击及泼尼松口服的免疫治疗:HD-IVIG在整体系统化疗6-8疗程期间多次冲击治疗(每疗程2 g/kg,每月1次),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同时,给予患儿口服泼尼松,自足量开始口服,疗程1.0-5.5个月,平均3个月,后开始缓慢减量,随访至今,已停用激素者4例,总疗程8-12个月,平均10个月。4例患儿于治疗后1个月即阵挛症状好转,5-12个月症状消失;2例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停药后半年阵挛好转,其中1例治疗后1年症状完全消失,1例随访至今仍有轻度阵挛症状。除1例失访患儿外,其余患儿原发病定期瘤灶评估提示病情均处于稳定状态。结论系统规律化疗基础上间断应用HD-IVIG冲击联合泼尼松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NB患儿的阵挛症状。阵挛症状干预时间越早,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越快。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 方法: 以黄芩苷、小檗碱和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对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煎煮工艺进行比较。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47∶53),检测波长250 nm。 结果: 黄连解毒汤的最佳机器煎煮工艺为浸泡时间10 min,煎煮温度105℃,煎煮时间30 min,明显优于传统煎煮工艺。 结论: 优化的机器煎煮工艺稳定可靠,评价指标可控,为中药汤剂的机器煎煮工艺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医学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偏倚)和随机误差,全面回顾了不同组织和个人对偏倚的定义与分类,重点分析了循证医学中最高级别证据——系统评价中偏倚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探索了减小和消除偏倚的方法,解释了MeSH收录的6种与偏倚相关的名词,介绍了计量学中不确定度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GRADE系统能对诊断性试验或策略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本文旨在阐释在此过程中如何考虑患者的重要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前列腺病变周围区域的MRI影像组学特征对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训练集99例、测试集33例)进行过前列腺MRI扫描且前列腺内病变类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T2WI、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图像.运用3D slicer软件勾画病变周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仲景六经理论出发,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六经证候特点,把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六经分型标准进行六经分类,同时对其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04例患者中,三阳型(太阳型22例、少阳型58例,阳明型15例)为95例,占全部病例的91.35%,三阳型中以少阳型为主要,占全部病例的55.77%。而三阴病8例(太阴型1例,少阴型6例,厥阴型1例),占7.7%。太阳阳明合病1例。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六经分型以三阳病为主,以少阳病为最多见,三阴病较少;本病有着明显的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适合六经理论辨证治疗,扩大了六经理论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在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治疗中采用纵裂入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病患15例,给予所有病患纵裂入路手术,对病患的手术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组15例病患经治疗后,所有病患动脉瘤均经手术成功夹闭,仅1例病患术后遗留单侧下肢轻瘫,其余病患均恢复良好。结论在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治疗中采用纵裂入路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显微镜进行小切口或扩大翼点入路,经外侧裂治疗;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观察2组术后24h经CT检查显示血肿清除的程度、6个月后的ADL评分、GO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偏瘫开始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血肿清除情况有显著差异;观察组ADL评分、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可减少血肿情况,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还能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