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9例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患儿年龄3个月~1岁,平均7.8个月,男女比为5∶4,均表现为便秘及腹胀进行性加重;标本进行全层肠段取材,常规制片,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狭窄肠段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节细胞密度增高,可见巨神经丛及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近端肠段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数量和密度正常,未见巨神经丛及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形态符合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结论对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应严格掌握,临床上必须有典型巨结肠类缘病的表现,病理形态上具有巨神经节、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肠壁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多,并排除其他原发性因素后,才能诊断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产前超声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5年11月经产前超声筛查疑诊CBD病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孕妇年龄、首次诊断囊肿时孕周、囊肿位置及形态、囊肿大小变化、生后诊断、治疗时机及随访情况。结果:产前疑诊CBD 60例。产前发现囊肿位于肝内11例,右上腹37例,中上腹12例;囊肿形态近圆形7例,椭圆形53例;产前发现囊肿与胆囊相通10例(10/60),出生后均证实为Ⅰ型(CBD)。产前疑诊CBD的60例中,出生后失访11例,获得完全随访49例,其中选择引产15例。余34例中,8例出生前囊肿自行消退,26例囊肿未消退至出生后,其中2例囊肿自行消退,误诊3例(回肠闭锁1例,胆道闭锁2例)。确诊CBD者21例,其中15例在未出现胆道感染症状下行囊肿切除肝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全部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反复胆管炎发作、黄疸、肠梗阻等并发症;余6例生后囊肿无变化或呈缩小趋势且临床无症状,家属拒绝手术,一直门诊随访。结论:CBD多于孕中晚期发现,当超声发现囊肿与胆囊相通,诊断准确率较高。胎儿时期诊断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74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Devine术应用于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治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09年3月,应用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74例,年龄3~1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断.结果:平均随访1.5年(6个月~2.5年)所有患儿阴茎外观均较满意,阴茎显露好,无包皮臃肿现象.术后1例因阴茎根部皮肤附着不佳仍有回缩.2例患儿阴茎根部切口处轻度裂开.结论: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接近包茎术后外观,术后再回缩等并发症少.改良Devine术可以作为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l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目前,B超诊断CHPS已广泛用于临床且准确率高,确诊后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治疗疗效确切。我们对一组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术后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楼生化汤预防剖宫产术后恶露不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重楼生化汤组)198例,于术后6小时起予重楼生化汤100ml ,2次/日,连服14天;对照1组(经典生化汤组)198例,术后6小时起予经典生化汤100ml ,2次/日,连服14天;安慰剂组188例,术后6小时起予安慰剂100ml ,2次/日,连服14天。观察:(1)子宫复旧:住院期间宫底高度,术后42天B超监测子宫三径之和、宫腔积血、子宫切口愈合;(2)恶露:血性恶露的量及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3):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1)子宫复旧:宫底高度:术后第2天至第5天宫子底高度及平均宫底下降速度,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显著优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术后42天B超测量子宫三径之和三组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均显著小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子宫切口I类愈合率、宫腔积血,重楼生化汤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均<0.05)。(2)恶露:血性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三组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均显著优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3)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安全性观察:术后重楼生化汤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重楼生化汤有4例在服药初期有轻微腹泻。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重楼生化汤可明显预防恶露不绝的发生,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可穿戴医疗领域中快速检测出人体的呼吸频率,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呼吸频率计算方法。首 先,通过MIMIC Database数据集获取人体同时段的脉搏波信号与呼吸波信号;其次,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运行经验模态分 解算法,从而获得脉搏波信号的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再选取合适的本征模态函数重构呼吸波信号;最后,通过对重构的 呼吸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计算出呼吸频率。结果表明:经过脉搏波分解得到的呼吸信号与原始呼吸信号的相对相干系 数在0.6以上,呼吸频率也十分接近,准确率高达0.9以上。说明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计算呼吸频率的可行性,这对于 可穿戴医疗领域、无创医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分泌因素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高位隐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此38例高位隐睾患儿术前1周及术后3~6个月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卵泡激素(FSH)水平进行能测定,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组与对照组血清T、E2、FSH水平相比,血清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2、FSH升高明显,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均<0.05)。隐睾术后组与对照组血清T、E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血清FSH比对照组仍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前组与术后组血清T、E2、FSH比较,术后组血清T较术前组显著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E2、FSH值低于术前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高位隐睾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异常,而这三种激素均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合成和分泌或受其调控。经手术治疗后,隐睾患儿血清T、E2、FSH值较术前有明显改观,说明手术治疗隐睾近期疗效可靠,有利于睾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的区别。方法共收集真性血管瘤标本37例,根据Mulliken标准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血管畸形14例,将标本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14例血管畸形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DNA-PREPTMMLPR液和PI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得各期细胞数S%,G2/M%及增殖指数(PI);单细胞悬液标记CD34-FITC/CD31-PE/7-AAD试剂,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数;用AnnxinV和7-AAD双染测定早期凋亡细胞数。结果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S%的细胞分别是5.99±1.85、1.92±0.65;G2/M%的细胞分别是7.46±1.82、5.94±1.63;PI分别是13.49±2.08、7.85±1.78,增生期的PI明显高于退化期(P<0.01);AV %分别是9.84±3.05、16.18±4.89。血管畸形的PI、S%分别是8.39±0.89、2.17±1.18,均比增生组低(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为6.23±1.64,与血管瘤的增生退化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血管畸形AV %为12.91±4.1,高于血管瘤增生组(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增生组和退化组的CD34 %各是0.915±0.33、0.36±0.12,血管畸形CD34 %为0.52±0.14,增生组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血管畸形与退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1 %增生组、退化组、血管畸形各是7.77±2.48、5.29±1.72、5.775±1.52,三者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PI,S%,AV %及CD34 %可以区别增生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得到:Ⅰ型患者2例、Ⅱ型14例、Ⅲ型2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随访5~30个月,手术后应用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优30例、良4例、可4例。有2例患者发生创面不愈合、2例出现感染,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基于患者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固定方式与手术时机,对于胫骨Pilon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Pilon Ⅱ、Ⅲ型骨折的适宜内固定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5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单侧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8 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6.8d.骨折类型:Ⅱ型15例、Ⅲ型18例.11例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22例行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33例患者,优18例,良9例,可5例,差1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根据骨折类型和条件选择胫骨远端外侧或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