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0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47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66篇
内科学   59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1387篇
预防医学   591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599篇
  3篇
中国医学   374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我们自 1995年 7月 - 1999年 12月 ,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急慢性脓胸共 36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年龄 2 2个月~ 77岁 ,平均 45 6岁。左侧脓胸 2 0例、右侧脓胸 16例 ,急性脓胸 19例 ,慢性脓胸 17例 ,其中 1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膜结核 ,病程 10天 - 4个月 ;2 9例经内科、传染科进行 0 .5- 4个月抗感染、抗结核及胸穿、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疗效差。1 2 手术方法 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双腔管气管插管 ,取健侧卧位 ,用注射器长针头试穿 ,取脓腔最低位作第一切口 (约1.5c…  相似文献   
72.
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介导GCV治疗人RB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SV-TK基因介导的GCV系统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利用电穿孔技术把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筛选出逆转录病毒产生细胞PA317/TK,收获病毒。体外实验:用逆转录病毒感染RB细胞,筛选出含TK基因的RB细胞(RB/TK),用GCV分别处理RB、RB/TK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细胞。体内实验:建立人RB裸鼠原位异种移植模型,瘤内注射病毒液后再经GCV处理。结果:体外实验RB/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显著高于RB细胞,并存在旁观者效应;RB荷瘤裸鼠内TK/GCV系统对RB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HSVTK/GCV系统有望成为人RB肿瘤的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激素及同断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7年间,63例FSGS-NS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疗效与病理的关系及随访结果。结果以NS为表现的]SGS占同期肾活检FSGS的43.45%,平均发病年龄(31±14)岁,男女之比为2.15∶1,平均随访43个月。对初治疗有反应的患者(Ⅰ组)完全缓解率(CR)高,为65.79%,无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对初始治疗无反应者(Ⅱ组)CR低,为12%,延长激素及CTX治疗可使CR或部分缓解率(PR)增加至48%,进展至CRF者为6.35%。治疗的反应及CR的高低与肾小球病变范围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肾小球病变范围大,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对初始治疗反应差,CR低。药物不良反应以感染和肝损为主。结论延长皮质激素及间断CTX冲击治疗FSGS-NS使NS的治疗缓解率增加(总CR44.44%),进展至CRF少(6.35%),患者预后改善,临床上应根据肾脏病理,在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对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4.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陈楠  任红  管梁  田伟家  周彤宇  傅秀兰 《上海医学》2000,23(11):699-700
肾病综合征 (NS)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和 /或肺栓塞 ,早期大部分无典型临床症状。本文采用99mTcO MAA(巨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核素深静脉造影 (RNV)检测 5 4例NS是否合并DVT和 /或PE ,研究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所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 /或肺栓塞的发生率 ,以及抗凝治疗的指征和临床效果。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院肾内科 1998年 8月~ 1999年 10月 5 4例NS住院患者 ,全部符合NS诊断标准 ,即 2 4h尿蛋白定量 >3.5g ,血浆白蛋白 <30 g/dl。年龄为 17岁~ 77岁 ,平均年龄44岁。男性 31例 ,女性 2 3例。 2 4h尿蛋白波动于 …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对67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用Fugl-Meyer法及ADL方法评价. 结果"经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改善的达78%,ADL能力提高的达87%. 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强化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培训效果,探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方法 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3名以中级为主的进修医师,参加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包括门诊导师制带教,病房疑难危重症案例式教学,和进修医师专科讲课,多学科讲座。经过6个月的培训,进修医师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形式、进修时间4个方面,设为10道选择题和3道填空题。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的培训,进修医师自我评估,较进修前,医疗水平平均提高55.7%,科研能力平均提高50%。诊疗规范提高的平均值为60.9%,诊疗能力提高的平均值为53.5%。疑难病例诊疗水平提高的平均值为53.0%。少见病诊疗水平提高的平均值为50.4%。65.25%认为学习收获最大的是门诊,其次是病房和进修医师讲课。56.5%进修医师认为最佳进修时间为12个月。结论 门诊导师制带教,病房疑难病例案例式教学,和进修医师专科讲课,多学科讲座结合的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对于培训风湿免疫科进修医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采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分饲料汞含量,摩尔吸光系数ε=1.59×10^7L·mol^-1·cm^-1,在0-0.04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自来水和饲料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8.
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课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课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扩展,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数之比为1.3:1。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中理论课占70%,实验课占30%,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和学习积极性,仍是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尚待解决的普…  相似文献   
79.
天然苋菜红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色素取之自然用于食品,安全可靠,某些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深受人们欢迎,因此,寻求和开发天然植物色素已成为食用色素研制与发展的方向。苋菜作为一种蔬菜,在我国普遍种植,叶、茎呈玫瑰红色,色泽自然,本文从苋菜叶中提取出天然苋菜红色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为开发利用该色素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 7230G型分光光度计,PHS-2型酸度计,501型超级恒温器,RE-52型旋转蒸发器;蔗糖、柠檬酸、食盐为食品级试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1.2 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0.
中国南海粗疣棘柳珊瑚中倍半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粗疣棘柳珊瑚(Acanthogorgia vaga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对粗疣棘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化学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个呋喃倍半萜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indenene(1),1indestrene(2),bebryazulene(3)及franodiene(4)。结论:本文系首次对该珊瑚化学成分进行研究;4个倍半萜成分亦均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indenene(1)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并首次对化合物1indenene(1)及franodiene(4)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另外,对文献报道的bebryazulene(3)及franodiene(4)的碳谱数据进行了童新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