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复合缓释微球的胶原膜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复合缓释微球的胶原膜对猪皮肤创面损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将20μ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溶液滴加在2 mg的冻干微球上,复合于胶原膜内.取2.5~3月龄健康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在每只猪背部制作6个4 cm×4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包裹bFGF的明胶缓释微球与胶原基多孔膜复合制备,作为实验组移植创面,对照组及空白组分别给予复合bFGF的胶原膜和空白胶原膜,术后每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4、21、28和35 d图像分析计算创面愈合率,3、7、14、21、28和35 d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材料对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影响. 结果制备的复合微球的胶原膜内明胶微球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2.36±3.56 μm,孔径为80~150μm.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7.30±1.14、29.18±1.69、31.12±1.36 d,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在术后14、21、28和35 d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愈合创面的上皮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复合bFGF缓释微球的胶原膜能有效促进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愈合,可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覆盖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复合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黄沙  金岩  吴红  姜玲  刘涛 《医学争鸣》2005,26(23):2119-2121
目的:制备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各项性能,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测定微球形态、粒径、载药率和包裹率等,并采用ELISA法考察其体外bFGF的缓释效能.结果: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2.4±3.6)μm;平均载药率为0.24%,平均包裹率为96.82%.d 1体外释放28.23%,2~5 d时累积释放率达到57.19%,d 7时释放减慢且累计浓度为93.94%.结论: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性能优良;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活性bFGF,与组织工程支架的结合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评价其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45例共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都有所减轻,疼痛完全消失共计49个,另有9个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消失。42例54个椎体穿刺1次即成功;2例3个椎体穿刺2次;1例1个椎体穿刺3次。结论经皮椎体形成术应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鉴定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hUCWJ-MSCs)经汗腺诱导培养基培养后向汗腺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正常汗腺细胞,热休克汗腺细胞后收集培养基上清液,按10%的体积分数配制汗腺分化诱导培养基。酶消化法分离获取hUCWJ-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特征;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3周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在汗腺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收集培养1、2、3周时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汗腺标记物CEA、CK14、CK19的表达,RT-PCR检测汗腺发育基因(EDA)的表达。结果正常汗腺细胞呈铺路石状克隆样增生。hUCWJ-MSCs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CD44、CD105、CD34、CEA阳性率分别为97.37%9、6.26%、0.56%0、.52%;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2~3周后,可诱导成为油红-O染色阳性的脂肪细胞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骨细胞;在汗腺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细胞具有类似汗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DAB显色结果显示分化后的hUCWJ-MSCs表达汗腺细胞标记物CEA、CK14、CK19,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4.37%、60.25%、62.13%,RT-PCR结果显示其可较高水平地表达EDA基因。结论 hUCWJ-MSCs具有向汗腺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道从正在使用的新洁尔灭器械浸泡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1株,表皮葡萄球菌L型2株,类白喉杆菌L型1株。经电镜观察与菌体细胞图像分析,细菌L型与原菌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新洁尔灭器械浸泡液消毒的不彻底性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索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微粒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取自胎背的人成纤维细胞,用PKH26标记,将细胞与ADM微粒复合构建微粒皮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镜观察和MTT法检测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性能.结果 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均匀柔软,弹性、韧性好,三维结构完整且排列规则.细胞与ADM微粒的复合情况良好,2 h后开始黏附,2d后增殖明显,10d增殖达到高峰;7 d时取材,HE和SEM显示成纤维细胞在ADM微粒表面成层黏附,并分泌大量基质;细胞生长良好.结论 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的ADM微粒可以构建具有活性的组织工程微粒皮肤.  相似文献   
47.
制备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可降解缓释微球 ,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 ,以及它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的明胶缓释微球 ,将它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 ,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 (MTT法 )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 ,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 12 .36± 3.5 6 μm ;培养 1d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 (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5d后 ,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 (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7d后 ,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 ,成球性好 ;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 ,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8.
肝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总数的58%~7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深的黄疸,致死原因为高位胆道梗阻并发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作者总结2002年1月~2003年9月期间共计15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诊治体会:(1)MRCP、CA199对术前诊断有显著临床价值;(2)手术切除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实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血管“骨骼化”;(3)强调附加肝叶切除的重要性,特别是尾状叶的切除;(4)高位胆道重建推荐吴金术教授的肝胆管盆式吻合内引流术;(5)扩大手术范围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生物打印支架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小鼠毛囊周期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用三维生物打印机打印成3种支架, 并按照支架的3种拓扑结构(打印时打印喷头的旋转角度分别为45°、60°、90°), 分别命名为T45支架、T60支架、T90支架, 肉眼观察3种支架交联后的形态。取9只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45组、T60组、T90组, 每组3只, 分别于背部皮下埋植T45、T60、T90支架。于植入后7 d, 观察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生长情况, 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周围的纤维囊厚度, 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支架周围组织中CD68、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3。结果 3种支架交联后均拓扑结构明显, 保真度高。植入后7 d, T45组、T90组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均生长明显;T60组小鼠支架植入区毛发生长缓慢, 与未植入区差别明显。植入后7 d, 与T90组[(18±4)μm]相比, T45组、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的纤维囊厚度[(39±4)、(55±8)μm...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笔者运用沿皮浅刺结合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并设常规针刺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