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
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 U/m青/链霉素、4
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 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
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 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 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
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其中EDS 100、150及200 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
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 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
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京万红软膏促进糖尿病小鼠慢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清洁级、同周龄雄性C57小鼠54只,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然后在小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第2日开始,京万红软膏组创面涂抹京万红软膏,厚度0.5 cm; 对照药物组创面涂抹相同厚度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空白对照组不给药.3组创面均以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于给药后第3、7、10、17、21天,用塑料透明膜描记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于给药后第7、17天各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小鼠处死,观察创面及创缘2 mm范围内全层皮肤及肉芽组织的大体形态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后7 d,两药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有所升高,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后10、17和21 d,对照药物组创面愈合率[(81.00±0.85)%,(95.00±0.29)%,(97.00±0.37)%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7.00±1.35)%,(87.00±1.17)%,(90.00±0.96)%,P〈0.05],而京万红软膏组愈合率[(85.00±1.93)%,(100.00±0)%,(100.00±0)% ]明显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治疗17 d京万红软膏组创面全部愈合,而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后21 d仍未全部愈合.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京万红软膏较对照药物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能更早使炎症减轻、创面上皮化,而且表皮细胞复层分化良好,新生胶原排列整齐,创面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化明显,显示具有更好的愈合质量.结论:京万红软膏对于糖尿病慢性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33.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菌株,通过诱发突变.使产量性状向着高产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抗生素工业生产的产量.金霉素链霉菌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S_2经过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及秋水仙碱的诱变作用,得到了83-2-106新菌株.新菌株与亲株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新菌株在摇瓶中的生产能力比亲株稳定提高10%;对无机磷及空气的需要与亲株明显不同;通过传代试验证明,其生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4.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教学中的"杂交"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材料学、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共同发展并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组织培养、材料科学、移植术领域进展的必然产物[1]。“组织工程”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7年正式确立,定义为: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原理与技术,以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学科[1]。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扩增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种子细胞与可降解生物材料结合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一定…  相似文献   
35.
成纤维细胞上清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寻求出有效的生长因子样活性组分。方法:收集超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划痕试验等检测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迁移的影响。结果:上清液组中分子量10~30kD的试验组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促增殖趋势,而大于30kD组有较强的促进单层细胞伤口愈合的能力,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提取物中含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6.
观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SD-Ag)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观察测定其对SD大鼠深11度烧伤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实验组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可有效地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尤其在骨发育和骨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研究者通过多种基因敲除模型证明BMP信号通路中断会导致骨及骨外组织发育的异常,并阐明了与此相关的机制。BMP信号通路不但自身具有较复杂的调控机制,而且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更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共同参与成骨细胞分化及骨形成的调节。其中,BMP-2、BMP-6、BMP-7以及BMP-9等均可在体内和体外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这种显著的成骨效应使得BMP在治疗骨缺损及骨发育异常方面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8.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抻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自体神经和异体神经移植存在的较大缺陷,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应用于周围神经再生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就是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神经损伤处,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被机体吸收降解过程中促进、引导轴突再生形成新的具行形态和功能的周围神经组织,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理想化方案。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中65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A组中30例患者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后再予以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在B组中35例患者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两组又分成累及单个椎体组(即A1组与B1组)和累及多个椎体组(即A2组与B2组)。再对A1组与B1组,以及A2组与B2组其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及其矫形率进行对比。结果其中,A1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低于B1组(P〈0.05);而B2组的矫形率与稳定性均优于A2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胸腰段)累及单个椎体时,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之后行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治疗,为理想化方案;而累及多个椎体,特别脊柱后凸的角度偏大时,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则为理想化方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小鼠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浓度为1mg/ml的博来霉素,3h后BM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x106个BM-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经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共注射28d.29d时处死全部小鼠,取新鲜皮肤组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31)的表达;另取皮肤组织行HE及Masson's Trichom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的皮肤瘢痕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真皮层胶原厚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反映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TGF-β1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BM-MSCs移植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