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抑郁性神经症甲状腺功能水平。方法 对24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烫崾疽钟粜陨窬⒂胍钟糁⒓鬃聪俟δ芩讲煌徊⑻崾荆疲裕此狡驼撸⒉∮找蛎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4.
中药解郁丸与帕罗西汀治疗60例恶劣心境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解郁丸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解郁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国产乐友)治疗,12周后应用Hami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药物疗效,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的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解郁丸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解郁丸治疗恶劣心境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5.
20 0 1年 2~ 3月 ,湖北西部山区的秭归县郭家坝乡扬东坪小学发生了麻疹爆发 ,在 1个多月时间 ,共发生 10 5例 ,疫情发生后 ,当地人民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扑疫和防治工作。我们在现场进行扑疫工作的同时 ,针对爆发原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1 麻疹病例的确诊 接此次疫情报告后 ,秭归县防保中心的卫生防疫人员即赴疫点进行临床诊断的核实 ,同时采集病人血清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做麻疹和风疹 Ig M检测 ,(测定方法为 EL ISA ,酶标仪为美国伯乐 ,试剂来自上海荣盛生物制品公司 ,批号 2 0 0 0 0 8) ,… 相似文献
26.
黄永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995,6(4):16-18
全省强化免疫接种日活动每接种1名儿童的直接成本为4.82元,接近全国测算的4.96元的水平。全省强化免疫日活动两轮共计接种儿童7,950,508人次,总成本估算为1,914。36万元,其中疫苗占23.88%,活动费占74.12%。非疫苗成本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占17.21%和79.54%,主要用于运输,社会动员,人员劳务等开支,省级经费中84.15%,用于疫苗购置,国外援助全部为疫苗,占疫苗经费的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评价沪1 91 株麻疹疫苗 (MV)的流行病学效果 ,1991年 10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建立了MV免疫效果观察点 ,以 5 0 3名MV初免儿童 (其中 10 1名于 1年后进行了复种 )作为观察对象 ,1992~ 1999年连续对观察点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人进行监测 ,,并采集血清标本 ,作麻疹和风疹血清学鉴别诊断。结果显示 :1992年和 1993年各发生 1例麻疹 ,1999年发生一起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 ,查 15 0例病人中的 91例血清 ,麻疹抗体阳性 5 6例 ,其中 2 6例风疹IgM抗体同时阳性。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中 ,仅 1例为MV观察对象 ,该儿童初免未成功 ,属原发性免疫失败。流行后期 ,检测 19名MV观察对象麻疹IgG抗体 ,隐性感染率为 94 74% (18/ 19)。表明沪1 91 株MV流行病学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9.
湖北省1996/1997年强化免疫活动中对流动人口免疫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流动人口的状况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情况,我们在1996/1997年强化免疫活动中,组织全省对流动人口进行了登记、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全省0~3岁流动儿童的登记数占全省应种儿童登记数的3.52%,用统计局人口资料推算,全省0~3岁流动儿童约为14.29万。以城市市区流动儿童所占比例最高(14.52%),且流动儿童零剂次免疫比例也最高(41.72%)。全省3岁零剂次免疫儿童95.82%为流动儿童。提示流动儿童仍是今后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重点人群之一。流动儿童构成显示,我省流动儿童53.5%是本县、区内的流动,16.20%的流动儿童是来自外省,说明我省各地流动儿童以本省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30.
学校恐怖症的临床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学校恐怖症的临床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16全迩上的病人进行临床调查,测定其智商、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设的家庭学校问题问卷,并与16名正常学生进行EPQ对照研究。结果 1.学校症可分高智商型和低智商型,其临床特点不同。2.学校恐怖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有显著差异(P〈0.05),3.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缺少温度及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是学校恐怖症的诱发因素。结论 熟悉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