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涉及脏腑,证候最多的一种病征,涉及到中医内科西医学的多种疾病。这里笔者所要研究的是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肾功能缓慢减退而出现的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虚劳病程长,缠绵不愈,病人自我调护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帮助其走出误区,可以减慢、延缓虚劳的发展,能够减轻病人症状,防治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动脉损伤诊治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以预防失误的发生。方法 :对 2 5例动脉损伤诊治过程中存在失误的 1 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延误诊断 ,1例因延误手术时机 ,导致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而一期截肢 ;由于清创不彻底 ,引起术后软组织坏死感染而被迫二期截肢者 3例 ;因血管处理技术不当需再次血管修复重建者 3例 ;另外 3例因延误筋膜切开减压或切开减压不彻底 ,造成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及早正确诊断 ,及时修复血管 ,手术清创彻底 ,血管处理技术得当 ,早期彻底的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是处理动脉损伤 ,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一期翻修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11例,其中9例采用清创、假体取出后一期翻修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9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复发迹象。关节评分(Harris评分):75—90分,较术前平均提高35分。[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只要诊断明确,彻底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生素骨水泥,一期翻修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4.
经后路椎间植骨治疗下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的近远期效果。方法腰椎滑脱有手术指征患者,据CT判断椎管内马尾及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平卧位后有无神经症状分为两组,A组14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部分消失,采用经后路椎管开窗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B组20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基本消失,采用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以上患者均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年,4~6个月椎体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体间植骨脱落至椎管内,腰、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及下肢肌力、感觉均有恢复,4~6个月后均能恢复日常生活及极轻体力工作。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及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明显差异,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A组植骨所需量少于B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50例行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其中25例实施ERAS管理(ERAS组),25例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围术期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3 d 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节段经椎间孔融合术围术期采用ERAS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血液丢失,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形成10mm长的骨缺损,右侧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单纯NHAC作为对照组。术后3、6、9、12wk分批处死动物,行一般情况、缺损区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指标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一般情况: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②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6wk骨缺损部分修复,9、12wk骨缺损完全修复,3、6、9、12wk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③X线:实验组缺损区术后3wk可见有骨痂生长,9wk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术后12wk缺损区基本修复,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④组织学染色:实验组缺损区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可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结论同种异体兔MSCs复合NHAC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NHAC强且迅速,能够对大段骨缺损进行快速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形成10mm长的骨缺损,右侧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单纯NHAC作为对照组.术后3、6、9、12wk分批处死动物,行一般情况、缺损区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指标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一般情况: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②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6wk骨缺损部分修复,9、12wk骨缺损完全修复,3、6、9、12wk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③X线:实验组缺损区术后3wk可见有骨痂生长,9wk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术后12wk缺损区基本修复,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④组织学染色:实验组缺损区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可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结论 同种异体兔MSCs复合NHAC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NHAC强且迅速,能够对大段骨缺损进行快速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变化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关系.方法 对37例脊柱滑脱患者(L4~5退变滑脱22例;L5~S1峡部裂滑脱15例)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偏向于矢状位(P<0.01);而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位,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无一定方向性,关节突关节角度的不对称可能对峡部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关节突关节角偏向矢状方向有早期出现滑脱的危险;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提示峡部裂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9.
诊脉小议     
<正> 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常有一些同学和同志问我,学中医能懂得“把脉”就得了吧?有的病人找我看病,二话不说,一来就伸出手让我切脉,要我说出他的病情。在他们看来,似乎中医诊病的唯一手段就是切脉,只要切脉,什么疾病都能诊断出来。这是对切脉的一种片面认识。大家知道,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病的,只有把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若单凭脉诊或其他任何一种诊法去诊断疾病,往往是不  相似文献   
70.
斑秃治验3例     
<正> 斑秃中医称之为油风,本不常见,但一遇到这种病例,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笔者于1977及1978两年,在本院门诊部和平果县果化公社卫生院、榜圩公社卫生院等地带学生实习时,遇到三例,均用神应养真丹内服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特将其报告如下,与同道们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