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本文作者对56例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进行了放免测定。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确实可以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并主要见于胃体、底进展期癌。胃窦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血清胃泌素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溃疡,判断胃体、底癌浸润程度,估计患者预后以及探讨胃泌素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3.
目的 探讨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80例Roux-en-Y和Whipple术后因胆系疾病行ERCP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因肿瘤手术治疗、术后多次ERCP、胃肠改道手术类型Roux-en-Y、保留胃和输入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输入襻长度被纳入模型(OR=0.939,P=0.045)。将输入襻长度按≤45 cm、46~54 cm和≥55 cm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显示输入襻长度与ERCP失败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7.587,P=0.006)。其中输入襻长度≥55 cm患者ERCP失败的风险是长度≤45 cm患者的40倍(OR=40.000,P=0.013),长度46~54 cm患者ER...  相似文献   
284.
285.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指Oddi括约肌运动异常致患者胆汁、胰液排出受阻,使胆管、胰管内压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胆汁淤积、胰源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有1%发生SOD,可能的发病机制有括约肌痉挛、去神经性敏感性导致的高张力和括约肌收缩波的连续性或频率异常[1].但由于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尚对该病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86.
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FujinonEG485ZH型放大内镜对100例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了检查,通过分析内镜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的改变,制订出A型(圆点状)、B型(线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的5型胃小凹形态分类,并与相应部位活检所获得的417个病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A,B,C,D和E5型分别见于从正常到重度萎缩、重度肠化生的胃黏膜,并与慢性炎症及肠化生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异型增生主要见于D型和E型黏膜。结论 5种基本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放大内镜准确识别5种胃小凹的基本形态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87.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简称纳米人工骨)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后,局部和全身的反应、植入后的骨修复时间,评估纳米人工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03/2004-06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缺损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0~83岁。其中骨折后骨缺损22例,经骨折切开复位适宜的内固定,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折后骨不连4例,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清除,打通髓腔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瘤样病损3例,病灶刮除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述病例术中材料植入量0.4~3.0g。连续12个月的临床观察随访,行X射线摄片检查。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胫骨骨折术后失访,其余28例连续12个月复诊随访。①患者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后X射线摄片观察结果: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骨修复材料与骨组织融合成一体,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达到骨性连接,骨缺损己基本修复。6~12个月植骨塑形改建。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8例复诊随访时,全身无发热反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部位的局部无不良反应。其中2例骨折患者术后2个半月因外伤或过早负重,致内固定钢板折断再骨折,予重新手术复位固定。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安全的新型骨缺损填充材料;纳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3~6个月可形成骨性连接,6~12个月骨结构塑形改建,且局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28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46.12±2.91)%、(30.04±4.08)%,较对照组增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39.14±4.29)mm、(49.28±3.65)mm,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钟内步行里程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里程数为(496.24±102.04)m,明显多与对照组的(461.25±112.55)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8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50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保留灌肠:1用纱布将煎制的200mL药液滤去残渣,温度维持在37~40℃,置于一次性输液吊瓶中,针头与末端过滤器全部剪去,接入14号排尽空气的一次性并导尿管,关闭调节速器。2灌肠前排空腹部,左卧位,暴露臀部,呈露臀屈膝状,注意保温及个人隐私处理,适度扩肛,导尿管涂抹石蜡油,将导尿管插入肛部约20~25cm,打开调节速器。3灌肠速度,80滴/分,调低压力,全部灌入肛内关闭调节速器,缓慢拔出导尿管,用卫生纸揉肛部2min,缓解肛部紧张感,垫高臀部10cm维持30min,再仰卧位60~120min,若需排便可协助起立排便。1次/d。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连续治疗护理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常规、尿常规、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8例,有效:16例;稳定: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慢性肾衰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0.
背景:临床应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初始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约为皮质骨的4倍及20倍,其力学性能不能随骨愈合过程动态变化,出现医学上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愈合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与聚L乳酸复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动物体内降解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背部左侧皮下植入聚L乳酸可吸收棒状材料为对照组,右侧植入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棒状材料作为实验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16,24周观察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结果与结论:降解过程中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术后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弯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4,8,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材料扭转强度均稍高于对照组材料,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材料的体内降解速度较纯聚L乳酸慢,其力学强度能维持较长时间,可满足松质骨骨折的固定及骨组织愈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