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索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系统疾病内镜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复杂消化道手术(2例Roux-en-Y术、2例Whipple术)后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1例患者为单纯双气囊小肠镜探查手术后胆肠吻合口,3例为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结合ERCP技术.结果 1例患者成功实施治疗性ERCP,其余3例患者明确了诊断.4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出血、穿孔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法结合ERCP技术是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表现,比较ESD(n=25)、EMR(n=16)和内镜深凿活检钳除(n=8)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内镜随访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59 2%(29/49).ESD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76.0%(19/25)明显高于EMR组43.8%(7/16)和深凿活检钳除组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ESD组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χ^2=4.374,P=0.036).直径≥1 cm的11例类癌中,4例(36.4%)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20例中,仅3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的15.0%(3/20);组织学完全切除的29例中,17例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85.0%(17/20).1例ESD治疗后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2例(44.9%,22/49)随访1-23个月(平均10.4月),均未复发.结论与EMR相比,ESD在组织完全切除方面更具有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53例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结果根据X线片测量指标综合评定,51例患者(53例患者51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2%;腕关节功能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良率88.2%;并发症6例,发生率11.8%。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脑血肿清除程度[自发性脑出血评分(IC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ICH评分及脑脊液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4.00%、8.00%(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大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已有报道表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存在密切联系,而有关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高效分化的作用,仍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诱导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行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鉴定,进一步提取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鉴定;(2)将第3代神经干细胞分2组,分别加入同体积的PBS、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质量浓度为1 mg/mL)干预6 d;(3)通过免疫荧光、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干预后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显微镜下神经干细胞形态为球形,以细胞团状分布,免疫荧光示特征性标志物CD133、Nestin呈高表达水平;(2)显微镜下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为不规则星状,且免疫荧光示特征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高表达水平;(3)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形态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杯状,动态光粒子散射仪显示直径在10-200 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2月—2020年4月因肝外胆管狭窄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550例,根据置入支架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和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然后比较2组支架通畅时间、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结果 550例患者中20例临床资料缺失,35例失访,进行倾向性分析后,最终326例纳入分析,每组各163例。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为111.0(82.0,192.0)d,相比传统支架组的93.0(70.0,141.8)d明显延长(Z=3.260,P=0.001),术前和术后1周胆红素差值相比传统支架组下降明显[51.2(26.0,114.7) μmol/L比46.0(13.9,81.1) μmol/L,Z=2.095,P=0.036]。传统支架组术后7例(4.3%)出现并发症,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为6例(3.7%);2组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0.0 d。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的通畅时间有效延长,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兔胰管括约肌压力和造影剂及胰管结扎相关胰腺炎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采用300 g/L的泛影葡胺0.5 mL/kg经兔胰管内逆行注射 胰管阻塞的方法造模.Ⅰ,Ⅱ组造模前分别用利多卡因或蒸馏水在胰管远端括约肌处进行局部喷洒,观察其对于兔胰管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术后24 h胰腺病理形态学研究.Ⅲ组只进行胰管括约肌测压,Ⅳ组为对照组,只做开腹术.结果:术前利多卡因乳头局部喷洒组与蒸馏水喷洒组相比,术后24 h胰头部分的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胰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其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以及坏死的程度显著减轻(水肿:0.83±0.75 vs 2.83±0.41:炎细胞浸润:1.33±0.52 vs 3.00±0.00:出血:0.00±0.00 vs 0.67±0.52:坏死:0.17±0.41 vs 1.50±0.55,均P<0.05).利多卡因乳头局部喷洒组与蒸馏水喷洒组及单纯测压组相比,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胰管括约肌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8±6.47 vs 34.77±8-36,32.67±7.79,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在胰管远端括约肌的乳头部喷洒,可以明显降低括约肌压力,有效预防造影剂及胰管结扎所致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中老年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的矫正度变化,分析临床治疗方式对胸腰矫正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55岁以上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据Denis(1983年)分型均为不稳定损伤,椎体压缩程度均超过1/2。分成两组,A组:23例,行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B组,26例,予卧硬板床休息保守治疗。随诊1年以上,对胸腰矫正度进行测定。结果A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在手术后1周与1年以上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仍应当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后胸腰矫正度变化值得对手术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