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73例肝病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易感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院的肝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0.2岁,真菌感染前有89%的患者出现了细菌感染,易感因素为应用抗菌素、激素等药物、侵袭性操作、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37.0%。结论 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等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后,加重基础疾病病情,抗菌素、激素等药物和侵袭性操作和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加重基础疾病和重度感染不可避免,导致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2.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human neutrophil lipocalin , HNL)又名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最初是1994年XU等[1]在中性粒细胞二级颗粒中发现的一种新型分泌型蛋白,与炎症、信号转导、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对HNL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肾损伤因缺乏早期标志物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依然没有明显改善,肾脏损伤的早期应激反应表明,最有价值的标志物就是HNL。另有研究显示,采用HNL检测区分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97%和96%[2]。可见,HNL检测有望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鉴别诊断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目前有关HNL的介绍多集中于肾损伤方面,但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却较少报道。因此,本文在介绍HNL对肾损伤诊疗作用的同时,对HNL作为感染指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希望为全面研究HNL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 l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消融靶点心腔内电图及新发的舒张期电位(NEDP),评估NEDP在室性期前收缩成功消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分析消融过程靶点电图,探讨NEDP的振幅、持续时间及消融后的反应。结果:47例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成功44例(93.6%)。11例(25.0%)患者消融过程中出现NEDP,其中7例患者舒张期电位引出室性期前收缩,领先体表心电图QRS波(63±8) ms。11例患者在NEDP附近消融,射频消融术均成功。成功消融后,3例(27.2%)患者舒张期电位振幅下降,8例(72.8%)患者舒张期电位消失。结论:25.0%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消融过程中能记录到NEDP,该电位可能表示缓慢传导区域,对室性期前收缩成功消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消融活体犬心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能量超声辐照联合微泡消融活体犬心肌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US+MB组)、单纯超声组(US组)、单纯微泡组(MB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在心腔内超声(ICE)监控下,将自制多功能ICE导管送入犬左心室。对US+MB组犬于左心室前壁注射0.1ml微泡,以0.3 W/cm2声能对注射部位辐照30s;US组以相同条件辐照,但不注射微泡;MB组仅注射微泡;对照组仅插入导管,不进行其他处理。术后第3天处死动物,进行心脏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肉眼见US+MB组微泡注射部位心肌出现苍白色消融灶,镜下见心肌细胞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US组、MB组及对照组动物心脏形态学及组织学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微泡能提高超声消融效果,实现低能量超声消融心肌组织,减少心内膜损伤,提高心肌消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轴功能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扬州大学医学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初次发作(初发组)、38例患者为脑卒中复发(复发组),并随机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Th17、Treg细胞百分率,血清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抗人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mRNA、血浆ox-LDL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Th17/Treg轴相关效应分子水平。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初发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初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与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IL-6、IL-17、IL-23呈正相关(P<0.05),与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呈负相关(P<0.05)。结论 ox-LDL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且预后越差的患者,ox-LDL水平越高,其可能通过诱导Th17/Treg的轴功能失衡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8.
低频超声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及结构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低频超声损伤周围神经的依据及特征。方法与结果:34KHz连续波超声以8w/cm2声强处理坐骨神经干后,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及时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18w/cm2声强处理后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以32w/cm2超声处理后神经传导能力基本消失。结构观察发现纤维空化,髓鞘、轴突损伤或破坏,轴突中细胞器空化、肿胀或破裂。结论:周围神经结构及传导能力可被低频超声损伤或破坏,在高声能诊疗中应防止对周围神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HF)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检索2020年1月31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加权均数差(WMD)和95%CI为合并统计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1 186例HF患者, 6项为低风险、3项为不确定、1项为高风险。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提高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WMD=2.28,95%CI(0.86,3.70),P0.01],有效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WMD=-3.12, 95%CI(-4.51,-1.73),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WMD=-2.43,95%CI(-3.96,-0.90),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WMD=-5.92,95%CI(-10.37,-1.47),P0.01]及室间隔厚度(IVST)[WMD=-0.83,95%CI(-1.31,-0.35),P0.01],而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WMD=-1.13,95%CI(-11.19,8.93),P=0.83]、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WMD=-5.46,95%CI(-12.23,1.30),P=0.11]及左心房容积(LAV)[WMD=-9.25,95%CI(-19.54,1.05),P=0.08]无显著影响。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或逆转HF患者心脏重构。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早期职业性睡眠剥夺对退休护士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整群选取退休护士107人,根据其参与值夜班工作年限、每月夜班频率,将其分为睡眠剥夺组(n=82)和非睡眠剥夺组(n=25),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智能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CDT)评估其认知功能;并检测其血清中褪黑素、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探讨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 结果 与非睡眠剥夺组相比,睡眠剥夺组MMSE及MoCA评分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褪黑素水平增高(均P<0.05);组间比较发现,睡眠剥夺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影响较为显著(均P<0.05)。睡眠剥夺和低密度脂蛋白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均P<0.01)。 结论 护理人员青中年期职业性睡眠剥夺会对中老年期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针对长期参与倒夜班的护理人群应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