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536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2篇
  4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结果与耐药程度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2种抗结核药物的MIC值及其药敏检测结果 与耐药程度的关联规律,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基联合MTT技术进行抗结核药物的MIC检测.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1-6月间的16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RFP、INH、SM、EMB、OFLX、LVFX、MOX、AMK、CPM、PTA、CLA和PAIN的MIC检测和Bactec MGIT快速培养仪药敏检测,并进行MIC与耐药程度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67%(42/62)的SM耐药株MIC≥16 μg/ml,63%(51/81)的INH耐药株MIC≥8 μg/ml,77%(50/65)的RFP耐药株MIC≥8 μg/ml,20%(12/60)的EMB耐药株MIC≥4 μg/ml;43%(25/58)的OFLX耐药株MIC≥8 μg/ml;41%(15/37)的AMK耐药菌株MIC≥16 μg/ml,41%(12/29)的CPM耐药菌株MIC≥4 μg/ml.OFLX耐药株的3个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OFLX、LVFX和MOX的MIC分别为2~128、1~32和0.0625~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74,P<0.01);SM、INH、RFP、EMB、OFLX、AMK和CPM在任6种及7种药物同时耐药株中的MIC值(分别为0.5~128、2~64、0.25~128、1~32、1~64、0.5~128和1~128μg/ml)明显高于任1种及2种药物耐药菌株的MIC值(MIC值分别为0.25~128、0.0625~64、0.25~32、0.25~2、0.125~2、0.5~4和1~4 μg/ml,F值分别为20.066、40.499、47.197、70.373、91.432、41.840和21.547,P均<0.05);SM、INH、RFP、EMB在4种药物同时耐药菌株中MIC值(分别为1~128、2~64、0.25~128和1~32μg/ml)显著高于任1种及2种药物耐药株(MIC值分别为0.25~128、0.0625~64、0.25~64和0.25~2 μg/ml,F值分别为26.242、23.563、31.541和64.469,P均<0.05);RFP在MDR酶株的MIC值(2~64 μg/ml)显著高于非MDR的耐药菌株的MIC值(0.25 μg/ml,F=5.613,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常用的12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程度与常规药敏检测结果 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临床医生根据常规药敏结果 制定更加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2.
夏辉  张金桃  黄晓艳  周富玲 《全科护理》2010,8(32):2946-294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8例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后并发鼻咽部大出血时,及时清除呼吸道积血,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咽部填塞止血及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同时做好气管切开、饮食、口腔、心理及生活护理。[结果]本组8例中有5例抢救成功,另有3例抢救不成功,其中1例因窒息死亡,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并发鼻咽部大出血抢救时,积极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对于伴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ment, MLL-r)的AML, MLL相关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微小残留病(MRD)标志,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进行有效预测[1]。伴不同MLL-r的AML初诊时融合基因定量水平不同, 随着肿瘤负荷变化的动力学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可能并非所有类型的MLL-r都是最佳的分子MRD监测指标。此外, 少数患者会出现克隆演变,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ML MRD的敏感性(10-3~10-4)一般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测(10-4~10-5)[2], 而WT1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物可用于对大多数AML的MRD进行监测[3]。临床中我们会同时监测FCM、MLL相关融合基因以及WT1水平, 观察伴有MLL-r的AML的MRD状态, 预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研究拟比较WT1和MLL-r作为伴MLL-r的AML的MRD标志, 预测移植后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麻醉状态下S1脊髓节段不同电压及频率硬膜外脊髓电刺激(ESCES)所诱发的脊髓反射,探讨ESCES诱发脊髓反射的发生机制及来源。 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10只,麻醉后手术将电极植入S1脊髓节段,予以波宽200 μs、电压强度分别为400,600,1200 mV的单脉冲ESCES; 1200 mV时,频率分别为50,60,80,100 Hz 的ESCES。以同心圆针电极记录大鼠后肢半腱肌肌腹的肌电信号,观察所诱导脊髓反射的特点。 结果能引起大鼠半腱肌反应的阈值为300 mV。3种电压强度的ESCES能诱导出2种潜伏期成分的脊髓反射,较低的400,600 mV电压强度可诱发出长潜伏期成分,潜伏期分别为(5.27±0.36) ms和(5.19±0.67)ms;较高的1200 mV电压强度可诱发出短潜伏期成分,潜伏期为(2.57±0.23)ms。4种较高频刺激均可诱发出脊髓反射,但刺激后期都出现了脊髓反射脱落后不规律出现,部分大鼠出现了较高频刺激后期脊髓反射完全消失。50 Hz频率的ESCES所诱发脊髓反射的潜伏期和波宽分别为(4.46±1.07)ms和(7.33±1.00)ms,与另外3种频率所诱发脊髓反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电压的ESCES可诱导出不同来源的脊髓反射。长潜伏期成分可能是兴奋脊髓背根传入神经后引起的单突触反射;短潜伏期成分可能是直接兴奋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或运动纤维后向下传导引起的肌肉兴奋电反应。4种较高频ESCES所诱发的不规律出现的脊髓反射,可能是一种单突触反射。较高频刺激时脊髓反射的不规律出现可能与较高频刺激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5.
张晖  陈小燕  黄晓淳  庾竹君 《新医学》2010,41(10):668-67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的缺乏情况,并分析其与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为糖尿病的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清维生素A水平,评估维生素A缺乏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有21例(42%)患者存在维生素A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维生素A缺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A缺乏,其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对糖尿病患者应调整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合适剂量等,预防或延缓DR发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4405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85株,阳性率为8.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8株(54.0%),革兰阳性球菌109株(28.3%),真菌46株(12.0%),厌氧菌22株(5.7%)。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效果较好,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但有5.6%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处于中介。结论肿瘤患者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以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7.
脑性瘫痪患儿8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6例脑瘫的围生期病史、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和咨询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意见。结果:脑瘫常见病因中窒息占36%,早产15%,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5%,颅内感染10%,其他病因均较少。常见临床类型为痉挛型脑瘫52例(60%),其中四肢瘫41例(47%),肌张力低下型12例(15%),手足徐动型8例(9%)。脑瘫合并语言障碍53例(62%),智力低下41例(48%),癫痫21例(24%),听力障碍15例(17%),视力障碍14例(16%),小头畸形10例(12%)。CT或MRI检查80%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为运动治疗80%,药物治疗76%,语言治疗75%,针灸治疗37%,作业治疗35%。结论:围生期早期干预、防治窒息,是减少脑瘫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和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运动障碍组)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以下两项任务①右手对指运动,②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对激活的运动皮质功能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比较两项任务激活各运动功能区的概率.运动障碍组均接受针刺任务,观察病变周围fMRI信号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对指任务时,除去1例合作不好外,其余19例激活右侧第一运动皮质区(RMI)8例,右侧运动前区(RPMC)8例,副运动区(SMA)9例,左侧第一运动皮质区(LMI)19例,左侧运动前区(LPMC)9例针刺任务时,除去4例运动图像伪影明显外,其余16例激活RMI 7例,RPMC11例,SMA 9例,LMI11例,LPMC 13例.对指运动激活LMI概率(100%)较针刺(68.75%)高(P<0.05);其余各运动功能区激活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障碍组接受针刺任务时,在fMRI脑功能图的整个上额叶均可见明显的功能激活区.结论 fMRI证实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存在广泛的反应,人脑的这种反应可能为针刺效应的重要机制.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在针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测定大鼠纹状体中谷氨酸(G 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 ly)、牛磺酸(Tau)5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 asil C18(4.6×250 mm,5μm)为色谱柱,丹酰氯为柱前衍生试剂,以曲唑酮为内标,以0.1 mol/L醋酸钠缓冲液∶甲醇=58∶42、14 mmol/L庚烷磺酸钠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结果在1~200 mg/L范围内,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各氨基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9.1%~92.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大样本测定和研究神经及精神疾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0.
马家兰  黄晓霞  周敬群 《山东医药》2007,47(31):111-112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VAP的患病率43.1%,病死率为51.6%。现将VAP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