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4篇
  3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结肠途径治疗在各型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的各型肠梗阻3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进行治疗,并与2005年1月~2005年9月按常规治疗的肠梗阻36例作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3d内临床症状缓解例数较对照组多,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结论:结肠途径治疗肠梗阻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体内睾酮(T)和雌激素(β-Est)抑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CCl4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20μg·kg-1·d-1β-Est对完整或去势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以标准酶、ELISA、RIA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细胞外基质(ECM)和性激素水平;VG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图像分析计算胶原面积;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βA(ACTβ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Est能改善去势纤维化大鼠肝功能,降低ECM分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TGF-β1、ACTβA表达,而对完整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无影响;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Est能抑制肝纤维化形成,T影响其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造成肝纤维化性别差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4.
45.
激活素及相关肽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素(activin,ACT)、抑制素(inhibin,INH)都是最早由性腺分离的糖蛋白激素,因对垂体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分泌分别呈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作用而得名。卵泡抑素(follistati,FS)也是首先在性腺中发现的糖蛋白激素,也可抑制FSH分泌,但其效力仅为INH的100%-30%,后来发现FS是ACT结合蛋白,可与ACT不可逆结合,通过结合阻断ACT生物效应,参与ACT生理作用调节。ACT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细胞信号传导基本介质,在胚胎发育、红细胞分化、骨形成、神经存活、心脏形成及炎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  相似文献   
46.
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治疗的1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治情况。结果该组12例,有9例有明显易感因素,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手术治疗10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结论对有明显易感因素者如出现腹痛剧烈而腹部体征轻微,应怀疑本病。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对我院误诊为帕金森氏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例(IHP)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22岁。以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19 a余就医。患者2.5岁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外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曾用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等治疗无效。性格内向,寡言。查体:发育正常。表情自然,步态正常。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幅度为±1 cm,频率10~30次/m in,在精神紧张时颤抖幅度加大,自主动作时颤抖减轻,睡眠时颤抖消失。能完成扣扣子、穿针线等精细动作。书写时字体大小一致,笔划平直。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外伤后引起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a间误诊的12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均出现误诊,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颅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外伤后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过量使用脱水剂、手术、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类似颅高压而易于误诊,从而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49.
应用3通道动态心电图(DCC)对300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273次,分析结果表明:①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300例中有244例发生SMI。占总例效的81.3%;SMI1273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的78.5%;②SMI的发生82.1%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2时为发生高峰;③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亦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作者认为3通道DCG监测可提高SM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0.
胸外科手术麻醉常需要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因此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时快速而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但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导管不易一次成功定位,常需数次进退导管,套囊反复充放气,易导致粘膜擦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