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4篇
  3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蟾酥及其成方制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别名又称蛤蟆浆、蛤蟆酥、蟾酥眉脂.其主要成分是蟾酥毒素.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载:蟾酥辛温,有毒,具解毒,开窍醒神,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疽、咽喉肿痛,腹痛吐泻、骨关节结核.现代临床还将它用于治疗癌症及白血病等[1].由于蟾酥具有很大的毒性,笔者针对蟾酥及其成方制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广德  黄新 《广西中医药》1998,21(6):45-47,49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它可引起休克、感染及多脏腑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者可危及生命。对烧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烧伤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早日愈合的保证。祖国医学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拟就近5年来中药治疗烧伤...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2例南安市英都中心卫生院(362305)黄新加南安市医院(362300)刘祯定[例1]洪某,男,16岁,1995年6月4日就诊。患者因脸色苍白、疲乏、齿龈出血、双下肢皮肤紫癜而到泉州某医院就诊,经实验室有关检查及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全宫切除术后促进功能恢复的简便、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取腹腔镜全宫切除术和开腹全宫切除术患者共162例,随机将其分为A,B,C3组。A组口服杜密克,B组肌肉注射VitB1,C组为对照组,未使用任何药物。观察并记录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其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口服杜密克和肌肉注射vitB1均能缩短患者国手术期全宫切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能促进其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有利于术后患者康复,且口服杜密克因其简便、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更短(平均短3.08h).更易为患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以下简称师市)羊群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效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7-2020年全师8个农牧团场采集的4 010份血清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并按单位、年份、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师8个农牧团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4.69%(3 396/4 010),均符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高于平均值的三家单位是E 87.22%(157/180)、G 86.45%(268/310)、H 88.67%(798/900),合格率最低的是D 76.11%(137/180);养殖合作社的抗体合格率为84.81%(1 340/1 580),养殖大户为84.65%(2 057/2 430)均接近于平均合格率,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师市羊群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较好,为确保师市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无疫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征,并对其病理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年龄不低于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两组在临床表征、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征均以接触性出血症状为主,且两组对应比例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病理诊断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均为鳞形细胞癌,以非角化型、中分化为主,两组对应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与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情形在临床诸多方面均具备显著性差异,且患病人数呈现逐年提升趋势,需提升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筛查、防治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及早发现、及时诊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疗法、氟尿嘧啶(5-FU )与曲安奈德混合液两种方法对瘢痕疙瘩术后防治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放射疗法、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对126例瘢痕疙瘩术后的预防性治疗;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组(A组)65例,术后24 h内放射治疗1次,剂量为2~2.5 GY ,24~48 h内放射治疗1次,1周内再放射治疗1次,剂量均为2.5GY,总剂量7~9GY。如3个月后瘢痕疙瘩术后有复发的症状,再加1次放疗,每次剂量一样。瘢痕疙瘩术后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组(B组)61例,用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局部注射伤口两侧边缘0.3~0.5cm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其浓度为0.10~0.25mL/L,每2周1次,连续2个月后改为每4周1次,连续应用4个月,整个疗程为6个月。结果随访6~12个月,A组治愈率83.08%,B组治愈率59.02%,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腹腔镜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一科收治的3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EP手术。术中直疝假疝囊均给予改良医用胶黏合预防术后血清肿。 结果36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7.5岁;体质量指数17.6~31.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6 kg/m2。其中Ⅱ型疝13例,Ⅲ型疝23例,均为单侧腹股沟直疝;其中右侧疝25例,左侧疝11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病例,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6.6~53.2 min,平均用时44.5 min,其中1例因游离弓状线外侧缘时分破腹膜,术中用3-0可吸收线缝合,因而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1~5 ml,平均3 ml;术后24~36 h下床,平均下床时间30 h;术后1~3 d出院,平均2 d;住院花费1135.42~1269.74元,平均1189.42元。术后经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1d评分为2~5分,平均3.5分。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出现血清肿,经腹股沟超声检查证实,血清肿发生率为5.56%,1例因较小,未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给予2次局部抽液,3个月后消失。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血清肿。 结论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直疝TEP术后血清肿的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eclinJ基因对U87胶质瘤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pSUPER—Bec组(表达BeclinsiRNA)与其阴性对照组(pSUPER—non组),pcDNA3.1-Bec组(表达BeclinJ基因质粒)与其阴性对照组(pcDNA3.1-non组)。分别转染U87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LC3和p62蛋白在各组的表达;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结果转染后48h,pSUPER—Bec组Beclin1、LC3B—11蛋白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升高。pcDNA3.1-Bec组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或pcDNA3.1-non组相比.pcDNA3.1-Bec组细胞增殖速度降低(P〈0.05),其他各组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胶质瘤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j表达下降,过表达Beclinl蛋白能增强细胞的自噬活性,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激活素和卵泡抑素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ACT)βA、βC、βE及卵泡抑素(FS)mRNA的表达。方法 40%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注射 CCl4后1、2、3、4、5、6、7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次 6~12只,采用半定量 RT—PCR检测 ACT βA、βC、βE亚基及 FS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肝脏可检测到ACT βA、βC、βE及FS亚基mRNA,往射CCl42~3周后,βA水平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4周以后,又逐渐升高,注射 6~7周时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注射CCl41~4周可检测到βC亚基mRNA,5~7周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βE亚基mRNA在 CCl4注射1~5周后水平下降至检测下到的水平,注射 6~7周后其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Cl4注射后的各个时期均未检测到FS mRNA表达。结论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T、FS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ACT—FS系统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