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MDR3基因表达与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胃肠外营养超过14 d且未合并PNAC的早产儿80例为非PNAC组,患有PNAC的早产儿76例为PNA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于生后1、14、30、60、90 d动态观察血清肝胆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及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变化,以及临床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MDR3 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DR3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肝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NAC组早产儿血清肝胆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水平在生后14 d上升,至生后30 d达最高峰,生后60 d下降,且PNAC组生后第14、30、60、90天的血清肝胆生化及纤维化指标均高于非PNAC组(P < 0.05)。PNAC组早产儿外周血细胞MDR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PNAC组(P < 0.05)。PNAC组患儿外周血细胞MDR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血清肝胆生化指标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负相关(P < 0.001)。结论 MDR3 mRNA高表达可能与早产儿PNAC发病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早期早产儿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36例出生胎龄35周、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根据发育商程度分为3组,正常组21例,轻度异常组10例,迟缓组5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19例,出生低体重儿(1500~2500g)17例。分别抽取脐血、出生7、14d桡动脉血2mL,用ELISA法进行检测EPO。结果 (1)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与脐血EPO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2)体质量1500g与1500~2500g早产儿EPO脐血、出生7、14d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迟缓组、轻度异常组、正常组脐血EPO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d迟缓组E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轻度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4d迟缓组EP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早产儿脐血EPO水平可能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的细胞因子。早产儿出生7、14d持续的血浆EPO水平升高,可能与早产儿神经发育迟缓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在新生儿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出生24h、72h、7d检测hsCRP.结果 109例3d内>3mg/L者为34例(31.2 %),其中24h内>3mg/L者为25例(22.9%),7d后97.1%降至<3mg/L.无异常分娩史早产组,早产组hsCRP值72h高于24h和7d(p<0.05),足月组72h高于24h(p<0.05)与7d无差异(p>0.05)、24h和72h两组无差异(p>0.05),7d足月组高于早产组(p<0.05).足月儿7d hsCRP值明显升高.结论对于早期新生儿,尤其有异常分娩史者应常规检测hsCRP,并观察动态变化,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判定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断脐方法 以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值但不增加胆红素值的研究.方法 对正常足月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新生儿均于娩出后30 s内断脐,研究组断脐部位靠近胎盘端,并将远端抬高保持脐带不扭转,以便脐带内残余血迅速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再结扎处理脐部;对照组常规断脐处理残端.对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达峰值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时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的Hb和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时的Hb和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阴道分娩采用靠近胎盘端30s内断脐法,既不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黄疸,又能增加血容量和血红蛋白,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14例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应用GnRH-a3.6mg皮下埋植,4周1次,连续6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及孕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症状明显改善,卵巢巧克力囊肿明显缩小至消失,子宫肌腺症几近消失,副作用主要有潮热,阴道干燥等,其中6例经联合激素反加疗法后减轻至消失,骨密度下降4%。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扶正促孕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扶正促孕汤中药口服,对照组41例采用免疫抑制剂疗法,予强的松口服.观察每个疗程后AsAb的转阴率及抗体转阴后的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服药1疗程后转阴者14例,2-3疗程转阴者2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服药1疗程后转阴者8例,2-3疗程转阴者1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促孕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抗体转阴率及转阴后妊娠率高,对AsAb所致的免疫性不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7.
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俞圣琦,黄惠娟,余英豪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y,有睾丸符合男性的定义。其所以为两性畸形是因伴有程度不等的女性内外生殖器。本文收集资料较完整的男性假两性畸形9例,全部为本院妇科及泌尿外...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应用MRI影像组学诊断和预后评估前列腺癌的技术要点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采用MRI影像组学方法和病理检查,提取影像纹理特征和构建模型,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主要纹理特征,评价模型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显示,前列腺癌61例,前列腺增生59例;影像纹理特征显示,共6类1129个;模型分析显示,前列腺病灶预测模型应用效能良好,训练组AUC 0.87,95%可信任区间(0.72~1.00),敏感度81.0%,特异度90.0%,模型准确率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00%,验证组AUC 0.98,95%可信任区间(0.93~1.00),敏感度85.0%,特异度85.0%,模型准确率85.0%,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85.0%。结论:MRI影像组学可辅助医师有效检出前列腺病变,促进病灶识别,以ADC图像为基础确定影像组学特征搭建模型,可比较准确地判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指导临床医师科学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79.
近年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其健康影响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大气颗粒物污染中细颗粒物(PM2.5)的健康危害最大。大量证据表明,大气PM2.5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并且PM2.5对成年期和胎儿期这两个不同时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本文分别针对PM2.5对成人心血管系统及胎儿心血管发育不良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人工绝经后骨密度(BMD)的变化,为术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访38例(年龄32~51岁)绝经前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与同期住院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或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保留子宫及双附件)的54例患者比较,于术后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受试者腰椎正位(L3~4) 及左髋部(股骨颈)的BM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工绝经术后BMD明显下降,且腰椎骨量低于正常的发病率高达63.2%,其中腰椎骨质疏松症占一半.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人工绝经后因雌激素急剧下降及术后辅助化疗可加速骨质丢失,术后尽早防治骨质疏松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