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组织上有雌激素受体,因而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属高发疾病,治疗中以激素替代疗法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对这些激素依赖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的防治指南,多是参照自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应重视预防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西医西药治疗时应结合其肿瘤病情及药物的副作用等选择用药,中医中药疗效缓慢应尽早干预,同时均应重视现代综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由于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出现动态失衡引起。雌激素受体存在于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中,在调节骨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PM_(2.5)又称大气细颗粒物,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二噁英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可随呼吸通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引发一系列炎症和氧化损伤反应,或可刺激破骨细胞增殖,破坏机体成骨和破骨的平衡调节,或可作为ER的诱导配体,直接或间接地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干扰基因的转录,引起或加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3.
纤维结肠镜检128例大肠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3年3月~1995年12月在11238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其检出消化性溃疡(PU)3882例,其中复合性溃疡(CU)388例,占同期 PU 总数的9.72%(388/3882)。现将本组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选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193.34±51.09),(245.44±50.2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8.09±0.84),(8.55±0.96);血小板比积(PCT)为(0.15±0.040),(0.21±0.039);血小板平均宽度为(17.50±1.51),(17.85±0.99).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著降低(PLT:t=4.12,P<0.0l;PCT:t=5.362,P<0.01;MPV:t=2.01,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明显(PDW:t'=1.08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中同时行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3例在同时行TVT术及SSLF治疗的女性SU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平均27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术后1例压力试验阳性;3例重新出现尿频、尿急症状,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吊带侵蚀。客观治愈率为95.7%(22/23),主观改善治愈率为100%。结论TVT术中同时行SSLF,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女性SU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危重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DIC)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收住我院NICU的危重新生儿共157例,其中诊断为DIC的36例为试验组,其余无合并DIC的危重新生儿中随机选取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行对比,而且将试验组根据所处的时期分为A、B两组,A组20例,为DIC早中期,B组16例,为DIC晚期,研究在DIC早中期与晚期的疾病的转归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DIC新生儿组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DIC的危重新生儿,而且DIC早中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进展为DIC晚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迅速下降,而病情逐渐好转者,则逐渐下降.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危重新生儿DIC是密切相关的.而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随DIC早中期病情的进展的不同而发生动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产科危重症常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能否及时有效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是产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可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我院于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对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采用了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卵巢癌荷瘤裸鼠模型并探讨橄榄苦苷对卵巢癌荷瘤裸鼠血清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模型结合液相色谱-质谱(UPL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鉴定卵巢癌可能的差异代谢物,研究橄榄苦苷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橄榄苦苷组的假尿嘧啶核苷显著降低,精氨酸和DH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橄榄苦苷可通过影响精氨酸代谢途径来抑制肿瘤,假尿嘧啶核苷可能是卵巢癌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DHA可能是橄榄苦苷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生发灵治疗斑秃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男42例,女50例。年龄6~59岁,病程1天~18年,皮损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径为1~4cm,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生发灵(桑叶、侧柏叶、半夏、首乌、白人参、花椒各20g,苦楝皮、白芍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