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检测CO中毒患者血浆中电解质浓度情况,了解当CO中毒时患者电解质的浓度改变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我院61例CO中毒患者抢救时检测血钾、钠、氯、钙离子及二氧化碳姑合力(CO2CP)五项浓度,将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用SF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CO中毒患者电解质中钾、钠、钙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值普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氯离子及阴离子隙(AG)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CO中毒患者电解质浓度改变与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治疗CO中毒患者时,在防治代谢性酸中毒的同时应及时控制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相似文献   
82.
猴局部脑缺血前后神经行为与造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猴局部脑缺血前后神经行为与造模的关系。方法:使用与人类最为相似的非人类灵长动物猴为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的实验对象,采用自体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最类似人类,以及最接近临床的珍贵的动物模型。结果:观察研究猴局部脑缺血前后所表现出来的神经行为,可反映出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性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是否获得成功。结论:猴神经行为学的变化与猴脑缺血程度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从而为局部脑缺血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选择10只健康的食蟹猴,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分支,注入自体血栓堵塞其血管、阻断其血流.结果:栓塞后,通过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MCA M1分支血管显影不良;栓塞1 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48 h后进行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对2例尸体进行解剖,取出大脑组织TTC染色呈阳性;其余动物清醒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超选MCA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群的基本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 1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032株(48.4%),革兰阳性菌464株(21.8%),真菌637株(29.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检出呈上升趋势,达77.4%;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总检出率分别59.1%和32.6%.革兰阳性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抗菌活性最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哮喘患者气道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轻度持续哮喘患者,通过纤支镜于右中叶嵴取活检,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的表达。结果 10例轻度持续哮喘患者的气道表现为黏膜上皮脱落,嗜酸细胞浸润,在黏膜下、大血管周围可见丝状、条状、串珠状或簇状CGRP表达,阳性占区域比( 0. 1286±0. 0271 )和阳性综合分析( 0. 1299±0. 0188),与对照组比较(0. 0108±0. 0013, 0. 0124±0. 0041),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1)。结论 轻度持续哮喘患者气道CGRP高表达。  相似文献   
86.
大剂量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体成分、代谢综合征(MS)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 4例肥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饮食控制兼有氧运动,B组在上述基础上联用二甲双胍0 .85 g,每日2次。分别于0、4、8、12周测量全身脂肪重量(Fat mass)、脂肪百分数(Fat% )、基础代谢率、去脂体重(FFM)、血压(BP)、腰围(WC) ;0、12周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H- 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L NS)。结果 5 4例中4 6例完成研究。B组体重下降8.5 % (P<0 .0 0 1)、Fat mass减轻11.8% (P<0 .0 0 1)、FFM下降4 .5 % (P<0 .0 1) ,体重指数(BMI)下降7.1% (P<0 .0 1) ,收缩压(SBP)下降8.3%(P<0 .0 1)、舒张压(DBP)下降10 .2 % (P<0 .0 1)、WC缩小4 .5 % (P<0 .0 1)、TG下降30 .1% (P<0 .0 1)、FL NS水平下降5 1.3% (P<0 .0 1)。B组第4周时体重下降幅度最大,12周结束时稍增加(P=0 .6 4 9)。两组比较BW、BMI、FFM、腰围下降均有差异(P<0 .0 5 ) ;两组TC降低及HDL- C升高也有差异(P<0 .0 5 )。 结论 1大剂量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和运动,能更好地减轻体重;2两组在第4周时体重均明显下降,12周后B组比A组疗效好,提示两种疗法开始均有效,但B组长期疗效更好;3二甲双胍可改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减患者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血脂、心肌酶谱及体成分的改变.方法原发性甲减患者58例,在诊断初和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FT3、FT4、s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HBDH,同时测定其体成分,包括体重(W)、体重指数(BMI)、脂肪含量百分比(FAT%)、基础代谢率(BMR)、脂肪含量(FM)、非脂肪量(FFM)以及全身水量(TBW).结果治疗前,TC水平与FT3、FT4及sTSH水平显著相关,而TG水平却未表现出与甲状腺功能有相关性.同时,FT4水平与所有心肌酶均呈负相关,而FT3和sTSH水平却仅与CK、LDH和 HBDH水平呈轻度相关.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清TC水平下降25.9%(P<0.01),TG则下降11.6%(P>0.05).血清CK、CKMB、LDH以及HBDH平均下降幅度则分别为54.5%、10.8%、12.3%和8.5%(均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成分测定显示,W、FM、BMR、BMI以及 FAT%分别下降(1.7±3.9)kg、(2.4±3.5)kg、(64.3±140.2)kJ、(0.7±1.5)kg/m2和(3.0±3.5)%(均P<0.05),而FFM和TBW则无明显变化.BMI减少的绝对值与FT3、FT4和sTSH的变化幅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体重的减少相比,FM的减少要更为显著.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以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肌诸酶与胆固醇水平,而对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左旋甲状腺素造成的体重下降主要以脂肪含量减少为主,可能是通过增加BMR/FM比值达到减轻体重效应.  相似文献   
88.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及产前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的高危因素及彩色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方法 彩色超声仪检查 2 780例孕妇 ,回顾分析胎儿CHD发病的高危因素 ;比较高危、低危孕妇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结果 孕妇孕期上呼吸道感染、高龄、先兆流产、早孕期接触X线等是胎儿CHD发病的高危因素。高危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 6 81% ,低危组发病率为 1 5 4 % ,两组胎儿CHD发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存在高危因素 ,对高危孕妇常规及适时地进行胎儿心脏超声产前诊断 ,及早发现复杂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可减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住院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8例,回顾分析其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行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术的68例患者均达到预期疗效,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注意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状态是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其中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消毒保养重点是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的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