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截止2010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结肠破裂6例。结果症状:腹痛5例、腹胀3例、发热3例、恶心2例、呕吐1例。6例均经剖腹探查获得证实,其中2例切除病灶。6例中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1例、腹腔残余脓肿1例。结论自发性结肠破裂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前诊断困难,及时而恰当的手术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定位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对手术和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选择2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标记,采用HE染色检测,CK免疫组化染色检查SLN中转移癌。结果 26例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标记均顺利。4例(16.7%)提示淋巴结引流超出最初计划切除的边缘,需要扩大切除范围。24例(92.3%)前哨淋巴结反映腹腔淋巴结肿瘤情况;其中,8例(33.3%)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16.7%)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阳性。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标记可提高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黄建峰  周剑 《海峡药学》2012,24(4):14-17
近年来,有关氨基糖苷类药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显著。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酶反应分析,蛋白质重组以及基因分析等技术,陆续了解了许多氨基糖苷类药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在本文中,利用新霉素、布替罗星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功能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我们对有关2-脱氧链霉胺(2DO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对未知功能酶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类药物复杂的生物合成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进行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共1432例,其中98例中转开胸。结果中转开胸率为6.84%,实体肿瘤平均直径为37.4mm(5~70mm)。平均手术时间2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50mL。中转开胸原因包括:血管损伤(占36.8%),淋巴结干扰(占26.5%),致密粘连(占21.4%),其他原因(占15.3%)。结论血管损伤出血和淋巴结干扰是主要的中转开胸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87.
患男性,62岁,主因“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5天”就渗于当地医院,行B超、MRI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血生化、淀粉酶未见异常,全血分析自细胞总数高。即给予抗炎补液对症处理,1周后症状未见好转。考虑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完瞬各项术前准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4天患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胆汁,腹痛仍存在,考虑为“胃肠功能紊乱”.对症处理近1月,症状时轻时重,大便少且干,腹胀不明显,于2005年3月11日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是否能在体外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Ⅰ型细胞转分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辛伐他汀组(Sim)及缺氧复氧组(H/R),分别于缺氧2h后复氧0h、1d、3d和7d共4个时间点获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泡Ⅰ型/Ⅱ型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Caveolin- 1/Pro-SP-C 阳性细胞数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Pro-SP-C和Caveolin-1蛋白水平,最后行甲羟戊酸通路竞争实验观察左旋甲羟戊酸( L-meva)对辛伐他汀作用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缺氧复氧早期(d0及d1),Sim组较H/R组Caveolin-1/Pro-SP-C百分比显著降低;至d3和d7百分比则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H/R组比较,Sim组Pro-SP-C蛋白水平在d0及d1最高,至d3和d7则显著下降,Caveolin-1蛋白水平在d1最低,至d3和d7则逐渐升高,两者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L-meva竞争试验显示:与Sim组比较,Sim+ L-meva组在各个时间点Pro-SP-C和Caveolin-1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Ⅰ型细胞的转分化,但其作用机制不依赖于甲羟戊酸通路.  相似文献   
89.
90.
临床药学是我国的临床重点学科之一,临床用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临床药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来现阶段我国临床药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