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868篇
内科学   562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2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97篇
综合类   1814篇
预防医学   571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718篇
  9篇
中国医学   699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31.
对28例患者在心内放置2~8年的生物瓣置换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其中牛心包瓣20例,猪主动脉辦7例,硬脑膜辦1例。在28例置换的生物辦中,2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6例瓣叶增厚;12例有不同程度钙化,病变累及一个或数个瓣叶;4例瓣叶基部或中央穿孔,但均不伴有赘生物形成;10例瓣叶內有炎症反应,3例出现异物巨细胞,2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中均未见生物辦上血栓形成。 生物瓣置换后的功能失效,除瓣膜退行性变外,瓣叶局部所受到的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不同,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生物瓣的退行性变与免疫排导反应有关,但炎症和异物反应亦起重要作用。生物瓣钙化与瓣膜置换术后的病程长短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2.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及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及慢性前列腺炎(CP)的效果。方法:评估30例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PS)及精液(SF)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尿急、疼痛和生活质量。使用侵入型的生物反馈刺激治疗仪,治疗周期5~15d,每次20min。结果:30例患者中的14例进行了5次生物反馈治疗,10例进行了10次,6例进行了15次治疗(平均每位患者治疗8.6次),追踪生物反馈治疗后0~2个月,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结果,显示病情有明显好转。结论: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CP或CPPS患者能明显改善疼痛、尿频、尿急和生活质量,对CP患者能减少EPS或SF中的WBC。  相似文献   
33.
随着现代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 pseudoaneurysm,IFP)在临床上也逐步增多,其主要表现为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搏动性肿块、局部疼痛、淤斑等。手术修补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压迫法(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UGC)是治疗IFP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于。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共治疗16例IFP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34.
待宰休养。待宰牲畜给予适当休息是保让肉食品质优良的先决条件。这一过程一是可减少动物应激症的发生,加快动物肌肉组织内环境的生化反应,保证鲜肉、冻肉及肉制品的耐藏性;二是加快牲畜肠道内容物的排泄,减少粪便带来的污染;三是便于剔除有病动物,使之不能进人正常的屠宰线,降低或避免交叉污染;四是减少牲畜被毛中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评价小肠内固定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和小肠瘘发生。其中25例患者平均随访23.6个月,1例肠梗阻复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小肠内固定术是治疗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可行、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37.
蛋白质组学具有规模大和高通量的特点,其核心技术双相电泳、质谱分析和蛋白质组信息学的迅速发展,可完成极其复杂的蛋白质功能和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各种细胞和组织器官,其定向分化过程中有众多的蛋白质、细胞因子的参与和消失,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极其复杂的蛋白质变化,对探索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和应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8.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感染通常是灾难性的,此类手术患者多系年老体弱,手术创伤较大,将巨大的异物埋入体内、伤口内留有巨大的死腔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发生感染出现疼痛,活动障碍,伤口不愈合窦道形成,常需将假体取出。感染伤口内有金属植入物是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多需将假体取出,否则感染灶很难控制清除。我科于2006年7月收治左股骨颈粉碎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予以灌注冲洗保留人工关节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腔静脉滤器置放联合取栓术治疗DVT 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本文探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手术取栓的可能性 ,并且说明静脉取栓过程中为防止肺栓塞发生 ,需行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方法 所有 2 1例病人先于DSA监视下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行腔静脉滤器置放术 ,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然后立即送手术室经股总静脉入路进行静脉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和小剂量溶栓治疗 ,时间约 5~ 7天。结果 所有病人取栓顺利 ,大部分可完整取出带有静脉管腔形态的血栓 ,最长者达 65cm。患肢基本在 1~ 3天内消肿 ,反复彩超检查血流均通畅。所有病例均随访 3个月以上 ,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 ,彩超提示 2例有轻度股静脉瓣膜反流 ,静脉瓣膜均未见反流。结论 对于下肢DVT(发病时间 <15天 ) ,可行静脉取栓术 ,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有效保护深静脉瓣膜 ,防止遗留血栓后综合征 ,早日恢复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