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 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 结果  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 结论  瘤体直径≤40 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相似文献   
82.
被马蜂螫伤后,用鲜马齿苋350克(干品150克)水煎服,每日3次,并用鲜马齿苋捣碎敷患部.每日3次.此法对94%的患者有效,其中50%以上的患者在2天内痊愈(红肿、疼痛及全身症状消失),最多也不超过7天.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无龋(caries free,CF)儿童和重型早期婴幼儿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儿童集合牙菌斑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无龋儿童和SECC儿童各34例,牙菌斑基因组DNA等量混合后,制备无龋和SECC儿童牙菌斑基因组库,进行全基因组放大。分别以放大前后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的V2-V3区,DGGE分析,切取SECC样本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基因组在放大前后DGGE图谱一致,SECC组样本的条带数多于CF组的条带数。切取的SECC样本的4条特异条带测序后证实为3种未培养微生物和嗜沫嗜血杆菌。结论:利用DGGE技术发现了SECC儿童菌斑与CF儿童菌斑细菌组成的差异,并在SECC样本中发现了区别于CF样本的未培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致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4.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组织工程修复椎间盘退变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基础研究的热点,研究开发符合椎间盘结构与功能的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功能重建,已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2].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采用3种微创手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62例,其中27例伴有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椎管继发性狭窄或双侧侧隐窝狭窄患者应用可扩张通道系统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组),20例腰椎滑脱节段伴有椎间盘退变、一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患者在改良内窥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15例滑脱节段有明显节段性不稳、椎间盘变性或轻度膨出、临床表现为以腰痛为主而无下肢放射痛患者行前路小切口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崮定术(C组).参照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评价术前、术后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腰部功能.结果:A组中1例术后4d发现切口深部血肿而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切口未出现感染;2例术中硬膜撕裂患者未行修补术,术后无明显脑脊液漏.B组1例假关节形成,未行特殊处理.C组1例术后第1天出现腹股沟区间歇性疼痛、大腿外侧感觉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对症处理.3个月后消失.随访6~28个月,平均15.7个月.3组术后第1天VAS与术前比较及A、B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B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及C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B、C组术后椎体滑脱复位率分别为94.6%、97.3%、96.6%,术后12个月融合率分别为96.3%、93.6%、100%.结论: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术个体化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GIST中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中b—FGF表达阳性的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显著高于表达阴性的MVD(P〈0.05);b-FGF表达阳性者肿瘤直径显著大于b—FGF表达阴性者(P〈0.05);b.-FGF的表达与GIST的发生部位、核分裂多少、恶性潜力呈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b—FGF是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阳性表达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7.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8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下十二指肠砂切开术(EPT)治疗胆总管结石84例。乳头切开成功76例,成功率(90.8%)。结石大小0.5 ̄2.5cm,其中一枚结石22例,多枚结石62例。术后45例自然排石者中,2周内排石满意30例。成功率66.7%;网蓝、气囊导管取石20例,成功率80%;机械碎石取石11例,碎石取石满意10例,失败1例,总成功率90.9%。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3例,结石嵌顿5例,穿 1例,术后并发重症胰腺  相似文献   
88.
黄铭  刘星  黄博  边清泉 《中成药》2007,29(2):250-252
目的:建立在线衍生测定赤芍药中痕量铅的反相高效液色谱方法。方法:双水杨醛邻苯二胺(SALOPHEN)为衍生剂;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MeOH-H2O-衍生剂(63.5∶3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5nm;柱温30℃。结果:样品中铅在0.135 2-0.675 9 ng线性关系良好,r值为0.998 9,铅的平均回收率在97.8%,RSD为3.8%,(n=5)。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适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等行业痕量铅的检测。  相似文献   
89.
82例诊疗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对如何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效果,谈了几点看法。特别强调对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应采取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临床上多见的胆囊癌病例已偏晚,切除不够彻底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规范化,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翻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11月,对103例已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复发者,采用MiTLIF翻修治疗并获得随访。男45例,女58例,平均53.4岁。采用Mi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单节段97例,双节段6例。收集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出血量为(358±67)mL,术后出血量为(52±20)mL,放射线暴露时间为(42±13)s。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3±2.5和0.7±0.3,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5±2.4和0.6±0.2,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及t=2.57,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41.5±5.3和1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1)。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5.2%(98/103)。发生神经根损伤4例,切口表浅感染4例,一过性下肢麻木12例,硬膜撕裂5例。结论针对初次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复发者,Mi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