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患者女,33岁,因皮肤瘙痒7年,伴乏力、尿黄3年,加重10d于2008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7月开始间断出现皮肤瘙痒,未予重视。5年前因皮肤瘙痒加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具体不详),肝脏病毒学指标均阴性,未予明确诊断,间断服用保肝药物及中药治疗,肝功能仍轻度异常。2005年9月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色加  相似文献   
8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及药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VVC和RVVC病原菌和药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VVC和RVVC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加以比较,并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VVC、RVVC组共分离出125株念珠菌,其中RVVC组67株,VVC组58株;在125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98株,占78.40%,非白念珠菌27株,占21.60%。RVVC组67株中有47株为白念珠菌,占68.66%(47/67);VVC组58株中有51株为白念珠菌,占87.93%(51/58)。RVVC组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较高。念珠菌对三种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非白念珠菌唑类药物敏感性低于白念珠菌。结论白念珠菌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低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83.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的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乙肝患者予贺普丁(100mg/d)联合干扰素INFα-1b50μg/(im·qo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0例急性乙肝患者予以一般保肝治疗。疗程3个月,并随访6个月。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复常天数为(26.26±4.7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24±6.16)d。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e系统转换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和82.2%。统计学有差异。治疗结束时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的HB8Ag阴转率均为100%,抗HBs的阳性率为88.9%和92.1%;而对照组HbsAg阴转率为72.5%和80%,抗HBs的阳性率为55%和7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随访6个月(病程9个月)时对照组转慢性化几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分别为20%和0%。结论贺普丁联合干扰素治疗急性乙肝可以提高HBV的清除率,降低慢性化几率。  相似文献   
84.
1999-2003年,本院门诊有9例带状疱疹患者静滴阿昔洛韦后致肾损伤,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抗生素使用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殊菌病(RVV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妇科门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就抗生素使用频率、每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为67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58例,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频率与RVVC存在相关性(OR=2.2237,P〈0.05)。结论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RVVC的发生风险,应尽量避免短时间内频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6.
传染病见习教学目前存在较多问题:教学资源、时间均有限,教学任务重、患者配合度差、见习难度大等。这导致了传统的见习方法在传染病教学中存在多种不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质量是传染病教学一直面临的问题。为改善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解决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课题组将“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入课堂,采用“微课”为载体,结合以往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中的经验,探索“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证实基于典型病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可作为传染病临床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7.
108例药疹中,有75例(69.44%)出现肝损伤,有42例(38.88%)出现血象异常。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肝病内科病房诊治的9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比较肝功能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结果Child—PughA、B、C级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4+、CD8+、NK、B细胞绝对数均随着病情分级的加重而下降,其中CD3+、CD8+绝对数Child—Pugh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36);CD4+绝对数Child—PughA级与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Child-Pugh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hild—PughB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D4+百分数Child—Pugh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研究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本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研究昆明地区近期儿童头癣病例的临床特症与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明确本地区儿童头癣感染特征,为儿童头癣临床诊疗与预防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1)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0~14岁头癣病例,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病例临床信息,进行常规真菌镜检及培养。(2)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16例真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致病菌和3株同期收集的来源于成人体股、手癣病例的犬小孢子菌进行rDNA的ITS区PCR扩增并测序,将碱基序列通过Sequencher软件拼接,利用BLAST与Genebank数据库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各个菌株序列使用CLUSTAL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再通过Mega软件构建N-J系统树。结果 (1)共收集26例儿童头癣病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岁7个月。年龄段分布0~3岁5例(19.23%),4~6岁14例(53.85%),7~9岁4例(15.38%),10~14岁3例(11.54%),大部分患儿为4~6岁儿童。可疑感染途径调查结果有动物接触史13例(50.00%),家长有癣病史3例(11.54%),自身患有其他癣病1例(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