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主要探讨静脉麻醉不同配伍方式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方法]选择静脉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PS组),各组均100例。记录用药前、用药后、胃镜退出时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胃镜退出后观察躁动发生情况,并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PR组39%(39/100)、PS组11%(11/100)、PF组17%(17/100)。PR组与 PS组及 PF组相比,躁动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而PS组与PF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PR组低氧血症发生率(11%)明显高于PS组(1%)与PF组(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芬太尼组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为静脉全麻较好配伍方式。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 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及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11、0.042、0.019)。多因素分析发现: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49、0.004,OR值分别为:5.481、10.867、11.604)。结论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维持,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3.
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情绪表达冲突水平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情绪表达冲突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方面介绍乳腺癌患者情绪表达冲突的研究进展。国内对测量乳腺癌患者情绪表达冲突的工具研究较为缺乏,仍需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测量工具获取患者的真实情绪表达冲突水平。在临床实践中,补充和替代医学、认知行为干预、正念训练和表达性写作干预等干预策略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取得一定效果,但个性化干预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4.
王志明  鲍杨  祝义军  李淑芸 《河北中医》2023,(9):1549-1552+1556
目的 观察内关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指标、血清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行全身麻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60例予假刺激,治疗组60例予内关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2组术后1、6、12、24 h PONV发生率、恶心程度语言描述(NVDS)评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5-HT、MTL水平;比较2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BCS)评分;比较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T1、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