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12.
13.
鲍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2)
曾有作者写了中、西医学发展规律初探的文章(医学与哲学 82年10期),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绘制了中、西医发展及两种医学发展速度的曲线。从中显示:我国和西方传统医学起源时间相同,而且早期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速度相似。在十六世纪中叶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传统医学发展速度快于西方传统医学,但在十八世纪以后,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中药为主治疗病态窦房综合征的体会。病窦病人中医辨证以阳(气)虚为主,但从中医阴阳平衡观点看来,阳虚往往及阴,所以在治疗原则中,除了温阳益气药物(附子、桂枝、细辛、党参)外,再佐以养阴(麦冬、黄精等)、活血(当归、川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昆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HBV DNA、ALT、AST、TBil、Alb、HBV血清学标志物含量变化以及治疗48周时非rtM204I位点变异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挽救治疗后4、12周ALT、AST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24、5.271、4.476、5.125,P值均0.01),挽救治疗24、48周后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40、2.307、2.886、2.908,P值均0.05)。治疗4、12、24、48周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3.9%、86.8%、95.7%、100%,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79、5.75、10.29、5.89,P值均0.05)。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在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8周后未出现新的非rtM204I位点变异,而对照组非rtM204I位点变异情况为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既往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的挽救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耐拉米夫定(LAM)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 LAM 耐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 ETV 联合 ADV 挽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 LAM 联合 ADV 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48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DNA)、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含量变化以及治疗48周时非 rtM204I 位点变异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挽救治疗后12周 ALT 和 AST 分别降至(36.5±13.23)U/L 和(50.2±11.66)U/L,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ALT[(60.3±12.28)U/L,P <0.01]及 AST [(69.7±13.56)U/L,P <0.01]含量;治疗后48周治疗组 ALT 和 AST 降至(27.9±10.58)U/L 和(26.7±10.95)U/L,低于同期对照组 ALT[(50.4±11.53)U/L,P <0.01]及 AST[(44.9±15.33),P <0.05]含量。治疗12周及48周,治疗组 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85.5%及91.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转阴率(53.3%和73.3%,P 均<0.05)。治疗组48周后出现1例新的非 rtM204I 位点变异,而对照组非 rtM204I位点变异情况为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 =0.024)。结论ETV 联合 ADV 用于既往 LAM 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52例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52例胸腹联合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开胸手术16例,开胸+剖腹手术18例,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手术18例。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5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及第1次手术中明确诊断49例,占94.23%;膈肌破裂漏诊2例,漏诊率3.85%,死亡3例,占5.77%。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同时手术前尽快有效地纠正休克及保证呼吸、循环的功能对抢救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有“久痛入络”之说。林佩琴在《类证治裁》论胃脘痛时指出:“初痛邪在经,久痛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也。初痛宜温散以行气,久痛则血络亦痹”。《素问·痹论》也指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说明疼痛长期不止,痛(病)久入络,血络痹阻(血瘀),必然会引起患部组织缺血、坏死而使病情更为恶化。此与现代医学认为很多疾患的发病机制与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异常有重要关系相符。近年认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等消化道疾病中,消化道粘膜局部纤溶亢进对其发病及病情恶化有重要关系(1~5)。但全身纤溶受精神的或外界的应激性 相似文献
20.
112例肿瘤血瘀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2例肿瘤血淤证病人从凝血象和活检胃组织局部纤溶活性及对血小板形态学扫描电镜观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肿瘤血淤证有内、外凝血系统凝血活性增强、全身或局部的纤溶亢进、抗凝血系统活力降低、血小板被活化及自发聚集性增强,提示存在高凝状态及血栓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