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抗菌肽葛佬素,并观察其对原代牙髓细胞炎性细胞因子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应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对蛋白进行鉴定,并采用ELISA方法,观察重组葛佬素对内毒素诱导的牙髓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结果:原核表达产物经蛋白免疫印迹鉴定,为融合有聚组氨酸标签的葛佬素抗菌肽,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IL-1β释放。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葛佬素,该表达产物可以抑制牙髓细胞炎性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中药白鲜皮中分离抗内毒素/脂多糖(endo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有效成分,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体内外抗LPS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白鲜皮水煎液中分离有效成分,并以试管法进行定性鉴别;在体外,以动态浊度法检测该成分对LPS的中和作用;ELISA法检测其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在体内,观察该成分对热灭活大肠埃希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具有抗LPS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BXP-A。体外实验结果显示,BXP-A(0.5~1.0 mg/L)可抑制LPS(0.2μg/L)介导的鲎试剂的凝结反应(P<0.05);BXP-A(100~200 mg/L)可显著抑制LPS(100μg/L)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及IL-6(P<0.05,P<0.01);BXP-A(40 mg/kg)可提高注射热灭活大肠埃希菌(1.3×1011CFU/kg)攻击小鼠存活率约40%。结论 BXP-A在体外能较好地中和LPS并抑制其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对热灭活大肠埃希菌攻击所致脓毒症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含目的基因葛佬素(Gloverin)的重组子并通过体外快速翻译系统RTS500(Rapid Translation System)对其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gloverin cDNA,将其与表达载体pIVEX2.3连接;采用PCR及双酶切方法鉴定连接产物。将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使其蛋白能在大肠杆菌(E.coli)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地骨皮提取物CL-5拮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骨皮提取物(CL-5)对内毒素(LPS)的体内外拮抗活性.方法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CL-5与LPS的活性中心类脂A(Lipid A)的结合活性,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CL-5(50、100、200mg/L)对LPS(100μg/L)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一步观察不同剂量(30、60、90mg/kg)的CL-5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E.coil)攻击小鼠的72小时存活率.结果 10~640mg/L的CL-5,特异性结合值(RU)为36.5~481.2arc/s,随CL-5浓度递增而升高;单纯LPS刺激RAW264.7细胞(对照组)释放的TNF-α为(2479.03±61.43)ng/L,给予50、100、200mg/L CL-5预处理后TNF-α浓度依次为(2 210.29±70.95)、(1 998.27±111.24)、(1 423.28±86.35)ng/L,随CL-5剂量递增而减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1.30×1011CFU/kg热灭活E.coil攻击小鼠(对照组)72小时动物死亡率为100%,而以30、60、90mg/kg CL-5处理后,小鼠72小时存活率分别为50%、60%和80%,随CL-5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L-5与Lipid A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化,并对致死剂量热灭活E.coil攻击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内毒素 (LPS)、细菌DNA均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主要启动因素。氯喹 (CQ)为抗疟药 ,具有抗炎作用 ,能够拮抗LPS、细菌DNA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CQ对TLR4、TLR9表达的影响 ,探讨CQ拮抗LPS、细菌DNA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ANA 1 ;实验分正常对照 (去热原水 )组、LPS1 μg/ml刺激组、大肠杆菌DNA(ECDNA) 1 0 μg/ml刺激组及相应的CQ 1mg/ml处理组 ,CQ在加去热原水、LPS、ECDNA刺激前 2h给药 ;采用RT PCR技术 ,观察LPS、ECDNA刺激组及CQ处理…  相似文献   
17.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中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 4种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10 342、10 343、10 344、10 345 )体内外中和内毒素 (LPS)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BPI模拟肽体外中和LPS的能力 ;采用尾静脉给药方法 ,观察BPI模拟肽对LPS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 ;测定BPI模拟肽对LPS血症模型大鼠TNFα及IL 6影响。 结果 BPI模拟肽具有中和LPS的能力 ,中和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其中 10 342的作用最强 ;不同BPI模拟肽对LPS血症小鼠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保护率达 90 % ,并可明显降低LPS血症模型大鼠各时相点血清TNFα及IL 6水平。 结论 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不仅具有体外中和LPS的能力 ,而且对LPS血症动物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复合物中的存在状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验证是否有新化学键生成,显微镜检复合物在水中分散情况。结果磷脂复合物中冬凌草甲素熔点峰发生改变;冬凌草甲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型存在,晶体衍射峰消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显示无新化合物生成;显微镜镜检证实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在水中不稳定、易析出晶体。结论成功制备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但是该系统在水中不稳定,不能单独作为冬凌草甲素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喹对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诱导TLR4-MyD88非依赖途径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喹(5、10、20、40、60μg/ml)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培养体系中TNF-α、IL-6在2、6、12、18、24h的释放情况,RT-PCR检测TNF-α、IL-6、TLR4、TRAMmRNA的表达,EMSA检测NF-κB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IκBα磷酸化水平和IRF3的降解情况。结果氯喹浓度小于4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应用氯喹预处理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在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TLR4和TRAM在核酸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EMSA结果显示NF-κB的活化受到抑制,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κBα磷酸化及IRF3的降解也受到抑制。结论氯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yD88非依赖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S500系统进行抗菌肽葛佬素蛋白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目的基因葛佬素(gloverin)的重组子并通过体外快速翻译系统RTS500(rapid translation system)对其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葛佬素cDNA,将其与表达载体pIVEX2.3连接;采用PCR及双酶切方法鉴定连接产物.将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使其蛋白能在大肠杆菌(E.coli)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IVEX2.3-G重组表达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可表达出分子量约为14.4的蛋白;蛋白免疫印迹证实该蛋白为带有多聚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结论:抗菌肽葛佬素可在体外大肠杆菌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