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即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100例,观察8周,评定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检查。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92%,显效率67%;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65%,2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疗效好于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对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22.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和行为问题减少较明显(33.8%对20.5%,χ^25.13,P〈0.05;17.6%对8.2%,χ^24.56,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对社会能力得分改变值没有明显影响(P〉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改变值的因素有性别和干预前社会能力(Beta值=-0.127,P〈0.05;Beta值=0.629~0.752,P〈0.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但短期内难以改善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3.
三唑仑属二氮杂(艹卓)类药物,国内徐州第三制药厂首先试制成功.经临床验证,催眠镇静作用较满意.本项研究将国产三唑仑与普通安定进行对照治疗焦虑性神经症,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编制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并对它进行初步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PRCA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并分析小学生的受虐待情况.结果 PRCA的虐待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躯体虐待因子为0.85,情感虐待因子为0.73,性虐待因子为0.99,忽视因子为0.89.PRCA的重测信度为0.68,躯体虐待因子为0.46,情感虐待因子为0.56,性虐待因子为0.70,忽视因子为0.54.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4~0.52,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77,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35~0.77.受虐待组学生症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均分:(1.84±0.61)分vs(1.59±0.57)分,t=2.84,P<0.01].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受虐待程度较重,一年内受虐待次数较多[总分:(12.87±16.46)分vs(8.49±12.31)分,t=2.00,P<0.05;频度:(1.72±1.71)分vs(1.16±1.16)分,t=2.53,P<0.05].绝大部分虐待行为始发于10岁之前.结论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对儿童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25.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社交功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之间各量表分的差异,并进行社交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SAD总分、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D总分[(15.13±4.82)分vs(9.12±5.18)分,P<0.01];SCL-90总均分[(1.59±0.57)分vs(1.84±0.61)分,P<0.01]。其SES分[(25.15±5.64)分]、ITS分[(64.83±10.25)分]及TSBI分[(26.76±6.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67±8.53)分,(76.14±13.46)分,(39.65±12.74)分](P<0.01),且TSBI分与SCL-90各因子分和SAD分之间呈负相关,与ITS分及SES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有受虐待史的学生具有低自尊、低人际信任度、高社交焦虑和回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小学一年级受虐待学生死亡概念和自杀意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受虐待儿童产生自杀意念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儿童和正常儿童各80名进行结构式访谈,并评定死亡概念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分析两组之间死亡概念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自杀意念的差异。结果受虐待组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水平Ⅲ:75.00%vs88.75%,P<0.05),对死亡特征和死亡外延的认识比对照组差(P<0.01),受虐待组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强度均高于正常儿童[1年内:35.00%vs11.25%,(0.82±0.65)分vs(0.35±0.21)分,P<0.01]。结论虐待可对儿童的死亡认知发展过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使受虐待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偏离正常,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伤害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30例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生活护理、特殊护理、心理护理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防止伤害行为发生。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6.54±12.32)d,临床治愈率60.0%,进步率40.0%,住院期间企图伤害自己或他人23例次(无1例真正伤害自己和他人),企图逃跑7例(无1例逃跑成功)。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伤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用双盲对照法比较普萘洛尔与维拉帕米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的疗效。方法:因服抗精神病药物后引起窦速100例,分为甲、乙2组。甲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2±s13a)采用普萘洛尔10mg,po,tid×2wk.乙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3±12a)采用维拉帕米20mg,po,tid×2wk。结果:甲组痊愈43例,有效7例;乙组痊愈19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经Ridit分析法统计,P<0.O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性引起的窦速普萘洛尔优于维拉帕米。  相似文献   
29.
小学生受虐待经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是直接还是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地影响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依恋问卷和Buss\Perry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男生的儿童虐待分、攻击性分和不安全依恋分高于女生[(aggression:26.51±9.74分vs21.30±7.09分,P<0.001);(unsure attachment:2.84±1.13分vs2.49±0.96分,P<0.001);(abuse:94.73Rank vs79.51Rank,P<0.05)]。儿童虐待、不安全依恋和攻击性人格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0.407~0.703,P<0.01)。性别、儿童虐待、不安全依恋能够预测攻击性人格(Beta=0.550,P<0.001;Beta=0.268,P<0.001;Beta=-0.157,P<0.01)。儿童虐待直接影响攻击性人格,并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影响攻击性人格,性别对攻击性人格也有影响作用。结论儿童虐待既可直接促进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也可通过不安全依恋的形成促进攻击性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首先筛选出留守儿童,然后由老师填写Corners儿童行为问题问卷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教育、个体辅导、亲情关怀等,1年后随访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1年后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变,如自感生活条件(χ2=29)、受教育满意度(χ2=7.1)、父母养育满意度(χ2=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恐惧、偏执(P<0.05)、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P<0.01)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Conner氏教师用量表中品行问题(t=2.17)、多动(t=2.38)、多动指数(t=2.77)及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学生自评)(t=3.78,P<0.01)比较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