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128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纽各64例。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气促消失及肺部哆音消失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效及风险,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条件下为急性STEMI溶栓治疗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9日至4月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本部确诊为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的7例患者,评估其溶栓疗效及风险;在保障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成立专职溶栓小组,启动三级防护,定人、定岗、定位,就地隔离溶栓,开放溶栓绿色通道,溶栓前送检血常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抗体检测、2019-nCoV核酸检测,待溶栓治疗结束后完善肺部CT;通过流程改进前后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的比较来评估流程优化效果。结果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患者共7例,6例再通,无出血并发症。溶栓后7例患者中有5例住院,平均住院天数19.6 d。随访至2020年4月14日,7例患者无1例死亡。最初的2例患者按常规医疗流程诊治,后5例患者按照优化后流程进行诊治。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优化前分别为201、106 min,优化后分别为42、46、51、43、54 min,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新型冠状病...  相似文献   
53.
哮喘患儿IL-12和IL-13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美卿  魏芬生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49-135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各种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患儿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啦型细胞因子产生增加,进而导致IgE合成增加。已确认IL-12和IL-13是与哮喘有关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细胞外不同肽段主动免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血压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2月龄SHR在血压升高后,以合成的AT1受体细胞外的多肽片段ATR12185、ATR10014和ATR12181作为抗原,分别主动免疫,用药组给予氯沙坦(10 mg/(kg·d))灌胃.同龄Wistar大鼠免疫干预组同SHR,对照组只用免疫佐剂.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血压.试验结束前,测定肠系膜三级动脉中层及内径,观察肠系膜动脉病理改变,以及胸主动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结果SHR于2月龄血压开始升高;所有免疫组动物均产生了针对特定短肽的抗体.ATR12181免疫组SHR收缩压于免疫后1月降低,并持续至实验结束[(145.4±8.5)mm Hg,n=7],与SHR对照组[(197.0±7.7)mm Hg,n=7,P<0.05]相比,收缩压降低,与氯沙坦治疗组[(139.3±17.2)mm Hg,n=7,P>0.0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ATR12185和ATR10014免疫组SHR收缩压无明显变化.Wistar大鼠免疫前后收缩压无明显变化.ATR12181免疫组SHR肠系膜三级动脉中膜厚度/管腔半径(1.10±0.18)及中膜面积/管腔面积(3.21±0.98),分别较SHR对照组(1.39±0.21)及(4.62±1.21)降低.结论用ATR12181主动免疫SHR,可降低SHR血压,降低肠系膜三级动脉中膜厚度/管腔半径及中膜面积/管腔面积,逆转主动脉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胞外第二肽段免疫大鼠的血管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人工合成的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胞外第二肽段(165-191氨基酸)免疫Wistar大鼠并饲养1年,观察1年内免疫大鼠体内抗AT1R抗体的产生及其血压心率的变化.1年后处死大鼠,收集其动脉行光镜和电镜切片检查免疫后血管的病理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抗AT1R抗体,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BrdU掺入法和细胞周期分析,对胞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用RT-PCR检测.结果免疫后抗AT1R抗体浓度逐渐增高,到第3个月达高峰,以后抗体逐渐减少.1年后可见免疫动物动脉血管存在病理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但血压和心率不随抗体的变化而改变.亲和纯化的抗AT1R抗体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伴有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增加,这些作用均能被AT1R阻断剂洛沙坦抑制.结论人工合成AT1R肽段免疫大鼠可产生抗AT1R抗体,不影响大鼠血压和心率.抗AT1R抗体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上调c-jun的表达,并导致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大小对降压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例已确诊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均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1眼做底边长10mm,高6mm等边三角形结膜瓣,另1眼做边长10mm,高6mm矩形结膜瓣(实际面积相当于前眼的两倍),其余手术步骤一致。于术后2d开始,每日测量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检查前房至术后7d拆线。分别于术后0.5,1,3mo复查。结果:患者10例扩大结膜瓣眼于术后全部发生浅前房,对侧无1例发生。其中1级浅前房5例,2级浅前房4例,3级浅前房1例。染色:2级浅前房中1例结膜瓣伤口漏。3级浅前房患眼下方结膜囊见滤过泡隆起。无1例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眼压测量:手术眼眼压均位于4~8mmHg,双眼相差<2mmHg。1,2级浅前房眼行滤枕加压、绷带包扎,3级浅前房眼行美多丽每日散瞳、滤枕加压、绷带包扎,均未口服及静脉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7d拆线时,术眼前房均正常,1例双眼眼压为14mmHg,9例眼压<10mmHg,双眼相差<2mmHg,双眼滤过泡大小一致。术后0.5,1,3mo复查双眼滤过泡无差别,眼压无差别。结论:扩大的结膜瓣并不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增大有效滤过泡的容积,反而会在术后早期增加滤过过强,眼压低,滤过泡大而弥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治疗,且随诊10年、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136例(241眼)。将241眼分为中度近视组(近视度-3.00~-6.00D,48眼)、高度近视组(近视度-6.00~-10.00D,134眼)和超高度近视组(近视度-10.00~-16.00D,59眼)。术后随诊10年,观察并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结果中度近视组术后10年裸眼视力大于0.5和1.0比例分别为100.00%、84.00%,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0.00%、83.95%,超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1.45%、33.33%。各研究组术后10年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是98.21%、98.43%、92.34%。术后第1年屈光度回退明显,超高度近视组回退量最大,中度近视组回退量最小;术后第2~10年,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回退最大,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回退不明显。术后第1年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较之后更明显,超高度近视组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最多,中度近视组改变最少。术后10年随诊时,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远期效果稳定,是治疗近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近视程度越大,手术效果的预测性及术后视力稳定性越小。  相似文献   
59.
背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患者晶状体植入后依然存在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现象,可以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矫正屈光不正。 目的: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矫治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的效果。 方法:纳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38例(45眼),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4-74岁;角膜中央厚度490-590 μm,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前裸眼视力为0.1-0.3,矫正视力为0.6-1.0。均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进行矫治,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大部分患者于术后3-6 h后有异物感、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 d内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术后7 d左右角膜上皮基本愈合,20 d左右视力基本恢复到最佳。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均≥0.6,其中26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0(58%),35眼(78%)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为0.6-1.2。球镜度数从术前平均-2.5 m-1降至术后-0.5 m-1,柱镜度数从术前平均-3.85 m-1降至术后-0.53 m-1。12眼发生眼压偏高,5眼有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结果说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0.
魏芬  艾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4):5547-5551
背景: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时间延长,其长期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问题逐渐显现。目的:讨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5至2014年与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人工晶体”;英文检索词为“hydrophilic acrylic,intraocular lens”。检索得到618篇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5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柔性可折叠性,折叠后能柔软而缓慢的展开,因此植入时所需切口小,手术操作简便时间段,患者损伤小。而且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细菌及炎性细胞的黏附性差,所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概率低,但其植入后的后囊混浊发生率高,植入后也存在一定的屈光不正和视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